跳到主要內容區
:::

淺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十三:氣候行動與12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氣候變遷」

文、圖: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何昕家

 

人類正站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擴散頻仍、糧食分配不均、貧窮人口不斷增加等關鍵問題的十字路口上,大自然失衡的現象讓人類開始反思: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全然正確?今後發展方向如何在自然負載能力範圍與人類需求間取得平衡?永續發展就是承載現今時代各種重要思潮的方舟,希望扭轉地球當今失衡的發展模式,追求人類更長久的和平與繁榮。對永續發展而言,教育是重要關鍵。

John A. Laska定義教育為學習者或其他人所作的有計畫的嘗試,以便控制或引導、指導、影響、經營學習情境,其目的在獲得所期望的學習結果或目標(簡成熙,2010)。如何透過教育及改善教育、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持續學習,以應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這是當前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之一(Henno Theisens, 2008)。前聯合國秘書長Annan在2002年永續發展的高峰會議(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縮寫WSSD)上指出:「教育是達成永續發展的鎖鑰,教育民眾永續發展,並不只是把環保的內容加入課程中,還要促成在經濟目標、社會需求、與生態責任間的平衡,教育必須讓學生具有與社群永續發展及生活的相關技能、視野、價值、和知識,這必須是科際整合,結合不同學科的概念與分析方法。」(張子超,2004)。此所提及「教育」指的是較全方面多元教育,現今教育並非如此,全方位的教育不應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或是技術的教導,而是開拓心中的真見與真知(覺知);曉雲法師(1999)於覺之教育講話一書中提及「關照環境教育,可能得到意外的效果;因環境對吾人日常生活接觸,於不覺間潛移默化,而且印象深刻,非祇言語之聽受而已。」及「環境之與吾人生活,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吾人之心身,甚至創造吾人思想與展開慧命的開拓。若在比較現實一般來說,那就對吾人學業進修與事業發展都具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以SDGs為主題的教師研習活動
以SDGs為主題的教師研習活動

從國際觀點談環境教育
從國際教育看SDGs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指出,「教育是每個國家的基本權利和進步的基礎。透過夥伴關係,領導力和對教育的明智投資,我們可以改變個人生活,國民經濟和我們的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伊科博娃也指出「沒有比教育更強大的變革力量─促進人權和尊嚴,消除貧困和深化永續,為所有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建立在平等權利和社會正義,尊重文化多樣性和國際團結和共享的基礎上責任,這些都是我們共同的人性的基礎。」。由上述種種脈絡能瞭解到完整的教育應包含教學內容與真實環境連結,而必須將此兩者相輔相成開拓學子心中的真知灼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縮寫OECD)於2015年啟動了「教育2030:未來的教育與技能」專案,專案中啟動了「邁向2030的學習指南」討論,主要在發展一種新的學習框架,描述需要用什麼樣的能力來塑造未來的一代。學習框架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個人和社會的福祉;變革性能力,通過反思、預期和行動的過程,調動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以便發展與世界接觸所需的相互關聯的能力;而在OECD的學習框架中更加直指需要思考並培養創新的學習環境,重點關注學生的包容性增長,促進教育系統和關注整全的生態系統的變化。另外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出版《2017教育一瞥》(OECD,2017)報告指出,為達OECD成員國對「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縮寫SDGs)」中,「目標四」教育領域所作出的承諾,各成員國應該立即加強力道提升其教育體制的品質及公平性,以確保於2030前達成目標,主要以教育領域永續發展目標「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為評量標準。而目前臺灣十二年國教便是以此教育框架中所提及素養為基底,以課綱所提核心素養回應此國際脈絡與趨勢。

SDGs後聯合國的教育觀察報告
SDGs後聯合國的教育觀察報告

永續發展目標回到教育關懷
永續發展目標回到教育關懷

 

在上述的背景脈絡下,綜整來說,目前臺灣十二年國教重視的核心素養其關鍵之一在於生活情境引導,OECD也直接指出SDGs為當代學子面對社會的關鍵課題。而在如此多元社會樣態與課題下,此篇文章僅就對大多數學生最有感受的氣候變遷談起,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不斷對人類造成不同面向與程度的影響,從中央氣象局資料,108年的年均溫為攝氏24.6度,較氣候平均值高出0.9度,為臺灣氣象紀錄上第1暖(https://reurl.cc/MddL7m),而綠色和平組織也點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資料顯示,2020年5月全球表面溫度較20世紀均溫高出0.95度,突破140年紀錄;同時北半球5月溫度偏離平均值1.19度,也讓北半球度過有紀錄以來最熱的5月(https://reurl.cc/GrrLkD)。由此可見,SDGs的目標十三:氣候行動,是聚焦面對目前極端氣候關鍵的目標,而此目標強調關鍵在於「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而此目標有三個次目標以及兩個行動策略,三個次目標分別為加強抵禦和適應氣候相關的災害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納入國家政策;加強氣候變化減緩、適應、減少影響和早期預警等方面的教育和宣傳,加強人員和機構在此方面的能力。而兩大行動策略分別為實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建立增強能力的機制,幫助其進行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有效規劃和管理,包括重點關注婦女、青年、地方社區和邊緣化社區。而在教育部出版永續發展目標教育手冊中,關於目標十三,教育對於其關鍵與重要如下:

氣候變遷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CCE)提高了對氣候變遷減緩、適應和減少影響以及早期預警系統的人力和機構能力的認識。在幼兒教育:在這個層面上,透過森林和自然課程增強孩子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學習者獲得園藝和植物生長技能,同時培養他們對調查的熱情。在小學教育:現階段的學習者對氣候科學有了基本的了解,包括碳循環、溫室氣體及其物理影響,如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的關聯。他們意識到氣候脆弱性,能夠分析人類活動以及個人行為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在中學教育:學生培養他們對緩解和適應的理解,以及監測環境和分析結果以採取適當行動的必要技能。他們能夠就其使用和消費模式做出睿智的決策,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用電量,並改善回收行為。

行動的關懷與連結
行動的關懷與連結

OECD核心素養直指面對SDGs
OECD核心素養直指面對SDGs

                     

而在十二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五大面向中,也著重於氣候變遷,其內容提及:「氣候變遷的內涵包括全球溫暖化及其誘發的氣候型態轉變,以及對人類的衝擊與影響。從日常生活中氣候變遷的覺知,了解氣候變遷的成因及影響,進而在生活中實踐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國小教育階段以覺知氣候變遷的生活影響為主,國中教育階段以理解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氣候變遷的韌性與脆弱度及氣候變遷相關政策的概念為主,高中教育階段則強調國際氣候變遷發展與國際公約的探究及地區氣候變遷行動的參與。」透過上述SDGs目標十三的教育取徑與臺灣十二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下氣候變遷的教育取徑,從下表可以看到其異同之處。

 

 

SDGs目標十三氣候行動教育取徑

臺灣十二年國教環境教育議題氣候變遷面向

概述


氣候變遷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CCE)提高了對氣候變遷減緩、適應和減少影響以及早期預警系統的人力和機構能力的認識。

氣候變遷的內涵包括全球溫暖化及其誘發的氣候型態轉變,以及對人類的衝擊與影響。從日常生活中氣候變遷的覺知,了解氣候變遷的成因及影響,進而在生活中實踐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

小學

現階段的學習者對氣候科學有了基本的了解,包括碳循環、溫室氣體及其物理影響,如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的關聯。他們意識到氣候脆弱性,能夠分析人類活動以及個人行為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覺知氣候變遷的生活影響為主,認識天氣的溫度、雨量要素與覺察氣候的趨勢及極端氣候的現象。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覺知人類的行為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

國中

學生培養他們對緩解和適應的理解,以及監測環境和分析結果以採取適當行動的必要技能。他們能夠就其使用和消費模式做出睿智的決策,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用電量,並改善回收行為。

以理解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氣候變遷的韌性與脆弱度及氣候變遷相關政策的概念為主。透過「碳循環」,了解化石燃料與溫室氣體、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關係。了解臺灣生態環境及社會發展面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與韌性。了解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涵義,以及臺灣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的政策。

高中

強調國際氣候變遷發展與國際公約的探究及地區氣候變遷行動的參與。探究國際與國內對氣候變遷的應對措施,了解因應氣候變遷的國際公約的精神。收集並分析在地能源的消耗與排碳的趨勢,思考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參與集體的行動。

 
 
 
綜整上述國際與臺灣談及氣候變遷相關教育取徑,有其四項共通點,整理如下與教育現場的老師分享。
 
第一:從覺察開始
探究其氣候變遷重大課題,需要覺察開始,透過覺察天氣與自身的關係開始,讓學生能意識到此議題是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而透過覺察引發其好奇與提問。

第二:正確的科學知識
經由覺察,同時也引發學生的好奇與提問後,需要系統性讓學生瞭解氣候變遷正的科學知識,氣候變遷是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脈絡,同時也藉此讓學生具有更整全的系統知識進行批判思考。

第三:透過PBL引導實踐
經由前兩項共通特點,引導學生透過提問、科學辯證、調查,進行相關氣候變遷的行動方案、課題探究,進而產生其行動方案。
 
第四:進行國際連結
氣候變遷課題,絕對是國際課題,透過臺灣在地探究與實踐,若能連結到國際視野上,應有助於氣候變遷課題全球整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回歸SDGs整體,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SDGs,對於國家發展而言,這是一個關鍵且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但是聯合國也不斷透過不同管道提醒,教育是相當關鍵與重要的!!但是,在初期,各國相當困惑?教育,甚至是學校與SDGs到底有什麼關係?聯合國除了在教育觀察報告或是其他不同文件說明之外,聯合國外部組織(SDSN Youth)啟動了一個計畫:Global Schools Program,在網站中簡要點出SDGs為什麼重要?SDGs對於學校而言為什麼重要,整理如下與各位現場老師分享。

 
SDGs為何重要?
SDGs是重要歷史性協議,整全描述了一個促進繁榮、公平和永續發展的世界的樣貌。
SDGs是針對各地有共同的行動計畫目標(共同目標)。
SDGs是一個易於理解,可衡量且有時限的通用框架(框架性)。
SDGs是讓政府覺察負責並確保朝著這些目標努力的一種取徑。
 
SDGs對學校而言有什麼重要性?
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這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年輕世代。(重要世代)
學校和教師處於獨特的位置,可以教育下一代成為領袖、消費者、選民和公民等。教育工作者對於地球的未來處於真正獨特的影響力和影響力位置。(整體社會組成)
必須要讓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瞭解世界上最重要的課題與挑戰,並促進其行動。可以使數十億年輕人成為重要實踐者,並開創新的視野,實現更好,更永續的來。
 
 
SDGs與學校連結的價值
SDGs與學校連結的價值

世界最重要的一節課
世界最重要的一節課

 

SDGs就像是真實世界的縮影,當回歸教育本質,OECD與十二年國教均強調教育連結真實情境、生活情境,SDGs便是關鍵的媒介,同時也承載著教育的本質。

回上一頁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