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壹、何謂「環境倫理」

一、探討人的環境權益與義務,以及人與自然關係之間和諧平衡的問題。(羅斯頓)

二、一套有助於地球生態完整性的價值觀與行為,及吾人行為的歸反與準則。(國內環境教育學者)

三、研究人與自然環境關係整體和諧的哲學基礎、環境倫理原則、環境倫理規範、環境素養、價值觀、信念態度的一種學問。(莊慶信)

 

貳、中國思想家之環境倫理觀

一、道家之「齊物論」不但提供全宇宙中的萬物均平等的生態智慧,還貢獻了以「順物自然」為主的萬物環境倫理原則,及「無知無欲」的環境素養。

二、早期如加以「人為貴」論為出發點,以人性為理論基礎,提供由「仁民愛物」、「愛心管理大自然」違主要的倫理原則,以及存仁心、盡人性的環境素養。

三、中國佛教的眾生平等論建基於「眾生平等」且「相互依存」的緣起論和無情有性的佛性論之上,並以護生、孝順為主的環境倫理原則,要求信眾恪守八正道、五戒、佈施、吃素、回收等規範,並具「三學」的環境素養。

四、宋明儒家的「天人合一」論融儒、釋、道三家的生態智慧,以道、理或上帝等終極實在為理論基礎,強調遵守「一體之仁」為主的環境倫理原則,「靜觀自然」的倫理規範,「體証」及「持敬」的環境素養,才能達到天人一體的理想。

 

 

參、西方思想家之環境倫理觀

一、人類中心主義建立再人類利益及人權的理論基礎上,提供了以「持續性原則」為主的環境倫理原則。

二、生命中心主義的理論建基於天賦價值、物種的平等原理之上,主張五種優先倫理原則,特別講究誠信、生態正義、不傷害、不干擾的倫理規則。

三、環境整體主義(或環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將理論基礎建立在整全視域、內在價值等原理之上,強調大地原理之中的完整及穩定的環境倫理原則,並特別注重宗教靈修的素養。

四、當代以加恩森吉貝瑞為代表的西方整合論,由神聖原理出發,注重物種等級原則,及「超脫的靈修」之環境素養,並有以宗教的向度補足上述三學派的痕跡。


肆、中西整合論之環境倫理新典範

    以八大原理為理論基礎,推展成為九大環境倫理原則,最後落實為日常生活中的九個倫理規範之上。若要體現倫下述環境倫理,就必須由培養六大環境素養開始。

一、八大理論基礎原理:

1、整體性原理2、類比的平等原理3、內在價值原理4、回歸自然原5、生機原理6、自然美原理7、仁性原理8、終極實在原理。

二、九大環境倫理原則:

1、天人一體的完整原則2、視同家人或伴侶的原則3、物種等級原則4保護大自然原則5、順其自然原則6、基本需要原則7、持續性原則8、普遍仁慈原則9、彈性原則。

三、九個倫理規範:

1、靜觀自然2、誠敬自然3、不擾不傷4、合乎自然5、關愛自然6、簡樸自然7、環保政策8環保企業9、聖化自然。

四、六個環境倫理素養

1、 體的素養:超越私欲而自足。

2、 智的素養:開放心胸而超越知識。

3、 群的素養:長期的參與及投入對大自然社群的關愛及保護。

4、 德的素養:行仁修身而成聖成佛。

5、 美的素養:培養審美觀。

6、 聖的素養:從尊敬、體証至成人。 

註:本講義內容係摘錄整理自莊慶信,《中西環境哲學一個整合的進路》,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