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的傳教士---王佩蓮教授專訪

學歷:嘉義師專特師科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學士、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博士

經歷:()、彰化縣北斗國小

                ()、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化學系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

                ()、建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曾任

                1.台北立立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系系主任

                                                  環境教育中心主任

                                               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

                2.國立編譯館國小課程委員

                3.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第一屆秘書長

                4.建國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一、您是一位化學專長的博士,為什麼會在水土保持的教學領域上,有長期的作為?

水土保持教育是教導民眾如何保護「水」和「土」的知識、技能與方法,最後能引發願力,其真諦在於保護人類的生命與財產,提升生活的品質。人類生存的四大要素「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水土保持議題直接相關「水」和「土」,可見對生活有多重要,因此任何人都應該關注此議題。

        台灣是個寶島,年平均雨量多但集中在夏季,加上地形險峻,在每年五月至十月颱風期間給居民帶來了生命與財產的威脅。有這麼多雨水卻又缺水,這是一個讓人百思不解的問題,如何留住水讓我們好好的運用值得探討。

        從小對自然科學有興趣的我,尤其是學習化學,可從事各種實驗,看到變化無窮的結果好高興,但實驗後的廢棄物(含廢水)呢?設計與操作實驗等所採用的藥品(材料)及廢棄物(含廢水)若能好好的處理就不會污染「水」和「土」及「空氣」。這是一位好的化學老師必須面對與負責的問題。在此呼籲做好水土保持「人人有責」。

        職場上的關係,有機會到國小參訪並與自然科教學,才發現大部份學校教師實驗後廢棄物並無好好處理,讓我感到不安,因此決心在教學之餘投入時間與精力踏上「水土保持」教育宣導的行列。

        做事起頭難,剛開始積極參加水土保持研習、看書、觀賞錄影帶及請教專家、學者讓自己備有水土保持的知識。後來結合一群國小資深教師在學校成立工作坊,每週三下午齊聚一堂透過群讀分享及表演的方式,讓參與者動起來,最後以生動、活潑、有趣及生活相關的素材設計水土保持相關「教學活動」及「學習單」,融入正軌課程。

        十幾年來的努力有目共睹,獲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科及水土保持局長期的提供最新訊息,每年出版許多教材提供教師參考以利推廣。 


二、您是如何推動水土保持教育?

水土保持議題與素材,均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推動起來還算順利。只要學校、教師與相關單位共同努力,其效益良好,讓我們試目以待。以下介紹推動策略:

()、調查與分析國內外水土保持現況。

()、分析國小課程中各科水土保持直接、間接相關的教材。

()、辦理水土保持教師研習。

82年至96年每年舉辦8期,共計有100多期,地點分佈全國(包括離島)二天的研習,內容包括專家的演講、資深教師分享,參觀戶外教室及設計教學活動單,深獲各縣市教育局與學校的肯定。

()、舉辦成果發表會

為老師提供舞台­—教學設計比賽及分享,讓教師能獲得榮譽,願意投入心力於水土保持。

()、成長訓練營

鼓勵教師從低、中、高級研習課程中訓練,在短期內可以獲得水土保持的知識、技能及到學校宣導。

()、成立工作坊

由大學教授、專家、學者及資深教師共同組成工作坊,運用週三午聚會透過討論與分享培養核心教師,協助分析教材,設計教學活動,讓推廣工作順利進行。

()、辦理學生活動

以水土保持與生活為主題,用數位化的資料到各校親自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一次約90分鐘,20分鐘由專家、學者用生動、活潑、圖文並茂之簡報檔說明水土保持的重要,如何做?我能做什麼?40分鐘分組活動,透過遊戲方式進行,學習水和土的關係,10分鐘搶答,並給獎以資鼓勵,最後10分鐘分享與宣誓。

經過此次洗禮,每個學生似乎對水與土,將來一定是個有願力的義工。

()、發表相關論文

在宣導的過程中特別中特別運用問卷法、觀察法及深談,得到一些可貴的資料,整理後發表論文與各界人士分享並提供參考。

()、教學資源網站及教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設置一個生動、活潑的網站及委託各單位編寫教材,值得大家參考,此部分詳見教學資源的介紹。

()參加水土保持義工大會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舉辦多次義工大會師,此活動有豐富的論文發表、分組活動、經驗分享及有功義工的頒獎,我除了委託辦理二次全國大會師外,均帶隊參加大會師,可以說是水土一家人其樂融融。

以上介紹推動的策略只是其中的部份,相信只要行政單位重視「教育」,則宣導的成效良好,每年編寫相當多的教材與活動只是期待拋磚引玉、盡棉薄之力達到『保護水土、人人有責』。


三、水土保持的教學活動設計如何產出?

        教學活動是教師為教學而設計的活動,也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 一般教師設計教學活動一定要熟悉教材及指標,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學生週遭題材開始,透過操作、探索、體驗與分享階段,活動後期待能達到教學目標,學以致用在生活中,所以應多一點肢體語言,拍照,其策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學活動的策略是多元的,不同科目、不同對象、不同目標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可見教學活動是動態的,教師先擬定草案,經教學後參考學生的反應修改,才是最好的教學活動。

設計教學活動有下列原則可參考

()、操作多一點、說話多一點

        教學活動應活潑、生動、有趣,所以應多一點操作,從操作中體驗,瞭解活動的精神與目的。

()、掌握注意力

教學活動應透過操作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導入教學正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策略多元化

        教學活動進行應多元化的方式,才會引起學生持續注意力,學習會更用心、長久。

()、教學空間可以延伸

        教學的空間不只在教室可以延伸至校園內或校園外,只要適合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進入不同空間會更容易學習。

()、教學素材易取得

        進行教學活動應使用當地素材,不要再製作教具,運用校園內的素材即可,達到所謂校園教材化,則活動的進行更容易。

()、分享經驗傳承

        任何教學活動最後要安排分享時間,讓學生有表演的舞台,發揮同儕學習的功能。

()、修正後更適用

        教學活動沒有好不好,只有適用與不適用,因此教師對教學後的活動再謙虛檢討並收集學生反應後修正會更符合教學的需求。

()、教學活動單

教學活動進行時,能編寫活動單,則可以讓教師教學易進行並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做為下一次教學改進或補救教學的參考,切記不要成為教師與學生負擔。

()範例親親土爺爺  設計者:陳金寶、陳錦雪老師(如附件一)


四、可否說說您成立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動機與過程.

        自從民國79年起開始接受行政院環保署的委託及教育部的補助從事環境教育的相關研究與宣導,前台北市立師院(今改名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毛連塭校長指示在科學館內設置環境教育中心,其宗旨為從事環境教育相關各項教學、研究與推廣,經大家的協助與努力,獲得相關單位的肯定,尤其是82年舉辦全國第一屆水土保持義工大會師,讓我感受到水土保持的重要及全國25縣市義工們的熱情與對水土的保護用心。此後每年聘請12位專任助理及工讀生協助推展事務進行順利。

        九二一地震後一群義工前往南投勘察,參訪國民小學重建的工程,適值教育部環保小組積極推廣綠色學校及校園教材化,協助教師運用校園的一草一木於教學活動中,校園的一草一木於教學活動中,校園的建築材料及各種設施均為教學而設置,才發現了解環境教育的人才實在太少了,因此向校長報告成立環境教育研究所的構想。其次全國當時只有台師大設置環境教育研究所,其招生的對象雖然國中、小教師,但畢竟師大負責輔導的是國中部份,國小部份仍然需要由培育國小師資的師範院校較為適合,基於以上的原因,立即籌畫環境教育研究所。

        籌備過程是艱辛的,首先擬定課程與師資,當時市立師範學院理科科系,只有數理教育學系,其中包括六科(生物、化學、地球科學、物理、數學與電腦),各科師資、設備有限,對教學負擔已經很重,但提升研究的環境也是勢在必行,因此各位教師積極鼎力相助,以整個系做為師資、課程的安排以教師專長,國小課程改進教學及解決問題為主軸。為了注入新的血輪活化課程,預聘10位新師資,以個人專長為主題,讓課程專業化,符合時代的需求爭取校外經費購置設備,也許是平時願意付出,當有所求助時非常順利,真所謂自助人助,研究所在大家努力、奔走及用心撰寫申請書,終於經教育部同意成立了!結果是甜美的,緊接的是招生,因為是新成立的,所以特別寫信給台北市各國小校長,請轉告同仁並公布,環境教育研究所招生簡章,歡迎教師報考,當年報名相當踴躍,可見環境教育是大家關心的,讓我感覺做了一件「對」的事。


五、以台灣的現況.中小學的水土保持教育如何推動才能畢其功?

水土保持教材在國中、小課程中雖然不多但只要教師用心,找一些活動透過體驗、遊戲的方式,學生實際操作即可,近幾年來,各家廠商編寫教科書,以生活化、活潑化打主軸,所用的素材有更多的水土保持教材這是可喜的現象,但仍然要學校與教師努力才能動起來,效果才會彰顯,以下介紹如何推動校園水土保持教育。

()、學校方面

1.成立教師工作坊:

每個教師專長、背景、興趣不同,學校成立水土保持教師工作坊,讓有心教師共同閱讀,聘請專家指導,讓教師能先有知識,透過分析、調查而了解,再找尋自己興趣,以培養欣賞、尊敬的態度最後是行動,使教師找回自信及增進教學能力。

2.舉辦參觀活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為了讓民眾對水土保持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全國共設置了二十二個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或教學園區(如附件二),並委託相當多單位編寫相關教學活動,參閱水土保持局網站http://www.swcb.gov.tw/。學校的參觀活動能多多利用而且事先聯絡可以有義工解說,這是增進教師、學生水土保持知識與行為改變的最快方法。

3.行政支援:

適時給予褒獎,讓教師受到肯定更願意投入時間與精神。

()、教師方面

1.參加工作坊:

        每週只有課餘時間1-2小時,參與教師工作坊,透過團群閱讀,分享與腦力激盪,即可增進水土保持知識與教學能力。

2.參加研習:

水土保持觀念在受教育的階段,接觸較少,為了配合時代進步、知識需求,多參加水土保持相關研習,可以進一步知道水、土對我們的重要,然後願意投入精力在教學時以隨機方式融入,讓學生輕鬆學習。

3.參觀水土保持教室:

戶外活動是學生的最愛,可以獲得第一手資料,水土保持局已在全國設有22處水土保持戶外或教學園區提供參觀,回校後透過書寫心得及分享,相信可以增加學生印象與對「水」、「土」的瞭解。

4.尋找適當教材運用網站

        水土保持局架設一個生動、活潑、豐富的網站,其網址http://www.swcb.gov.tw/,可以下載經修改成適當的教學活動。

5.融入教學活化教材

        國中、小課程中有水土保持相關的素材,教學時可以5-10分鐘融入活動,讓學生透過操作體驗水和土的關係,易達到教學目標。

6.運用校園資源校園教材化

        下雨後帶學生校園走一圈,會有許多的發現;為什麼要種草,水泥地可以留住水嗎?一連串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只要有思考學生愈來愈有興趣,這是對水土保持關心最好的開始。


六、國小教師在教小朋友「水土保持」觀念時,應具備哪些基本知識?

    經過十幾年來的研究,參考國內、外相關書籍及請教專家、學者,擬定愛水和土教材概念圖(詳見附件三) 應可了解所具備的基本知識。

    此外建議教師教「水土保持」觀念時可以從四個部份著手,介紹如下:(詳見附件四)

一、水土保持是什麼

1、你對水土保持知多少

2、談天說地『話水土』

3、坡地的使用

      4、探訪多層林

5、認識集水區和水循環

6、雨後的校園環境

7、綠色大地

8、綜合整理

二、水土保持為什麼重要

9、認識台灣的自然環境

10、保育水土資源

11水土一家親

12、為環境把脈

三、水土保持戶外教學

13、水土保持戶外教學園區

14、水土保持戶外教學設施功能介紹

15、水土保持治理案例

四、如何做好水土保持

16、做好水土保持有什麼好處

17、水土保持教育宣導

18、營造綠色家園

19、與生態有約

20、我、還有你,我們該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