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諾亞方舟淺山生物保種計畫

以新北市八里國中為例

 

文、圖:八里國中生物教師新北市中學環教輔導團專任輔導員 王俊凱

刊頭語:
八里國中位於觀音山山腳,校園座落於蓊綠的山林之中,還能遠眺台北港的湛藍,依山傍海,具有發展環境教育極佳的先天優勢。本文將以八里國中為例,介紹校園諾亞方舟的精神與意涵。

    學校是為學齡中國民提供學習環境的機構,除了課本的知識,也提供如境教等潛在課程,透過美化與綠化校園,營造適合學習的環境,並成
學校是都市中天然的綠地,甚至許多學校就直接位於淺山環境中,提供了野生動植物良好的棲地
為國民環境教育的基地。因此,學校是都市中天然的綠地,甚至許多學校就直接位於淺山環境中,提供了野生動植物良好的棲地,是天然的庇護所。同時這些校園中的生物,也是課堂中最好的教學教具,更是環境教育、環境美學與生命教育的極佳素材。
校園諾亞方舟的精神與意涵
    學校要進行計畫前,首先需進行生物資源盤點,透過校園生態踏查,瞭解周遭的生態環境,以選擇適當的目標物種進行復育。接著營造校園棲地,當有了良好的棲地後,周遭的動物便會定居校園,變成野生動植物的新樂園,但不同的物種需要不同的棲地,因此不會有固定的模版,也無法以同一種方式進行改造。最後規劃課程,帶著學生一同參與復育計畫,有了課程搭配,諾亞方舟就能夠永續發展而不僅是曇花一現。本文將以八里國中執行新北市原生物種復育的諾亞方舟計畫為例,介紹幾種校園常見的生物,以及我們如何營造棲地進行保種與復育。


獨角仙-光臘樹與落葉堆肥區
    獨角仙是台灣低海拔常見的甲蟲,每年夏天是成蟲最容易觀察到的季節。這時除了可以在夜間的路燈下找到趨光的個體外,獨角仙還非常喜歡光臘樹,牠會用口器將光臘樹磨破吸食樹液。獨角仙的雄蟲長有犄角,用以打架來爭奪食物、地盤或雌蟲,而雌獨角仙則沒有犄角的構造。
獨角仙屬完全變態的昆蟲,幼蟲與成蟲型態上有著非常劇烈的改變,並具有蛹期。獨角仙的幼蟲稱為雞母蟲,以腐植土為食,因此學校如果要復育獨角仙,除了光臘樹的種植外,更重要的就是要營造枯枝落葉的堆肥區,以便讓母蟲產卵和幼蟲生長。
    八里國中所在的觀音山就本來就存在著獨角仙族群,多年前的總務主任種下了幾棵光臘樹,當時並無獨角仙出沒,但數年後小樹苗長成了大樹,加上落葉堆肥區的營造,漸漸的開始有獨角仙活動,近年來族群數量更是日益龐大,每年七八月,校園的獨角仙開始大爆發,常可看到光蠟樹上成群的獨角仙在吸食樹液。而獨角仙刮食後的光臘樹幹流出樹液,又吸引了虎頭蜂、金龜子、蝴蝶甚至鍬形蟲等許多昆蟲前來吸食,更豐富了整體的生態。其中,雖然虎頭蜂人人聞之色變,但牠們只是前來覓食的工蜂,只要不去干擾牠們,也沒有攻擊人的危險。


七八月時光臘樹的獨角仙大爆發 獨角仙與八里國中校門 獨角仙的幼蟲-雞母蟲


獨居蜂旅館-實際行動保育授粉昆蟲
    獨居蜂是一種很特別的蜂類,例如切葉蜂、蜾蠃、蘆蜂等。我們一般熟知的蜜蜂與虎頭蜂都群居具有社會性;獨居蜂卻不同,牠們自己獨來獨往,因為沒有社會性行為,遇到人們也多是迅速飛離,所以比較沒有攻擊性。獨居蜂和蜜蜂一樣可以幫助花朵授粉,而且一部份的獨居蜂為肉食性,會捕捉害蟲如菜蟲等。
    為什麼要在校園營造獨居蜂旅館呢?首先我們知道蜜蜂數量在逐漸減少,這是個非常嚴重的議題,除了蜜蜂可以生產蜂蜜、花粉、蜂蠟等蜂製品外,蜜蜂更是蔬菜水果咖啡等農作物最主要的授粉者,蜜蜂消失可能超市的農產品也所剩無幾,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科學家認為蜜蜂的消失與農藥的使用、疾病、棲息地喪失以及全球暖化都有關係。我們知道蜜蜂對人類非常重要,又面臨這麼嚴苛的困境,但試想一下如果今天在住家或是學校發現蜜蜂築巢,一般人會如何處理?多數人還是會想辦法找相關單位移走。這樣知行不一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於蜜蜂的不了解與害怕,但要人們馬上改變觀念很困難,所以從我們帶著學生從接觸獨居蜂開始。獨居蜂授粉能力和蜜蜂不相上下,甚至效率更高,而且沒有攻擊人的問題,是最適合用來進行觀察與接觸的示範對象。
    獨居蜂主要利用枯倒木築巢,但因為現在都市的水泥範圍太大,使牠們沒有地方居住,我們在台大昆蟲系王庭碩博士團隊的指導下,帶著學生認識獨居蜂,更建造了許多獨一無二的獨居蜂旅館,希望吸引獨居蜂定居下來,不但方便觀察,也能幫學校附近的花朵授粉及減少小田園裡的害蟲呢!
八里國中獨居蜂旅館 (1)  八里國中獨居蜂旅館-築巢中的蜾蠃(2) 八里國中獨居蜂旅館 (3) 

 

蝙蝠屋-人與蝙蝠和平共存
    蝙蝠分類上屬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種類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更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蝙蝠也是重要的授粉者,像是榴槤與龍舌蘭都是經由蝙蝠授粉。雖然蝙蝠在華人社會象徵福氣,但人們對於蝙蝠仍有許多的誤解,例如蝙蝠會傳播致命的疾病,讓大家心生畏懼。雖然目前已知蝙蝠會帶原狂犬病,但全世界僅有小於1%的蝙蝠帶病,而且有狂犬病的蝙蝠除非人類去抓牠,幾乎沒有攻擊性,因此蝙蝠與人類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東亞家蝠是一種校園與都市中最常見的小型蝙蝠,體長約四到五公分,牠們已經適應人類活動,喜歡居住在木造縫隙的夾板與屋簷中,但因為鋼筋水泥逐漸取代木造房子,因此牠們數量也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數年前,校園常發現東亞家蝠在教室活動,只要教師上課關燈使用投影機,便會飛出來活動,每每得出動筆者前往協助處理。於是我們特地參加蝙蝠協會研習並帶回蝙蝠屋,師生一起為蝙蝠造家。東亞家蝠一個晚上就可以吃掉千隻的飛蟲,包括蚊子及一些農作害蟲等,不但能減少蚊蟲滋生,也能幫助農作除害,而且牠們晝伏夜出與學校作息錯開,只要讓牠們安靜的住在校園角落不打擾課堂活動,其實對於師生來說有益而無害。最後我們也經由高瞻計畫而結合資訊科技,透過內視鏡觀察蝙蝠屋裡的一舉一動,更與新北市動保處合作成立了蝙蝠救傷站,為蝙蝠盡一份心力。

       
利用內視鏡觀察蝙蝠屋  學生製作的蝙蝠屋 (1)  學生製作的蝙蝠屋 (2)  與新北市動保處合作成立蝙蝠救傷站 

貓頭鷹巢箱-校園的嬌客
    一次偶然,在學校意外發現了一對領角鴞停棲於樹叢間,這我們來說真的是天大的驚喜,領角鴞是台灣平地最常見的一種中小型貓頭鷹,白天常會棲息於隱密的樹叢休息,入夜才出來覓食活動,每年3~7月繁殖季時會以樹洞築巢。雖然在校園中發現了對嬌客,但由於筆者並非猛禽與鳥類的專家,於是我們開始向外求援,找來在台中校園架設巢箱有豐富經驗的台中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林子揚專家前來協助。
    原來在都市或是近郊山區,領角鴞不乏老鼠與鳥類等食物,但是由於人為開發,最缺乏的就是繁殖所需的天然樹洞,因此造成領角鴞媽媽只好在不適合又不安全的地點築巢,繁殖季時便常有民眾拾獲幼鳥,所以協會的林文隆學長特地從國外引進巢箱的技術,經由多次實驗測試巢箱規格與放置地點,終於建立起一套校園貓頭鷹巢箱架設與觀察SOP流程。
    課程中,先讓生態探索班學生認識台灣貓頭鷹的生態,校園架設貓頭鷹巢箱的原因,接著大家一起幫貓頭鷹架設巢箱,最後由於領角鴞屬保育類動物,筆者還向農委會提出保育類領角鴞校園觀察計畫。今年三月貓頭鷹夫妻真的住進我們的巢箱,而且生了兩隻可愛的貓頭鷹寶寶呢!

       
貓頭鷹巢箱-師生幫貓頭鷹架設巢箱  貓頭鷹巢箱-巢箱中的領角鴞  貓頭鷹巢箱-校園意外發現一對領角鴞


蝴蝶與校園標本館
    蝴蝶復育則是校園最常見的例子,不同蝶種有不同寄主植物,故需要先調查校園與周遭有什麼樣的蝶種,接著在校園種植寄主植物,只要有食草,附近的蝴蝶就會來產卵。蝴蝶等昆蟲,因為生活期短、繁殖力強、形態變化大、採集容易等優勢,一直是學校科學教育良好的試驗題材,讓學生認養不但能接近自然認識生活周遭的生物,還能藉此觀察生物課本提到的生活史變態,並在過程中接觸小動物學習尊重生命的態度。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校園標本館,帶著學生進行一系列包含認識昆蟲、昆蟲採集、昆蟲分類、昆蟲飼養與標本製作等課程。透過採集與標本製作,瞭解觀音山的昆蟲相,也留下證明物種生活於此處的證據標本,並成為課堂教具,透過標本近距離認識昆蟲。
    採集昆蟲會不會對生態造成影響呢?答案是絕對不會。因為昆蟲的繁殖策略是生很多子代,雖然大部分的個體會死亡,然而只要有一兩隻存活下來,又能產生無數子代,因此棲地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才是真正的保育關鍵,而非人為採集。但我們還是要有正確的採集觀念與尊重生命的態度,例如母蟲如果不飼養,盡量放回山林;也不要濫捕,真的有需要才進行採集,一旦採集就要對這隻昆蟲負責,好好飼養觀察或做成標本,千萬不能讓這個生命白白犧牲。

     
八里國中的校園標本館   標本製作課程  俊凱老師帶著同學觀察校園發現的紅斑蛇 


搭配全校性課程活動
    今年,八里國中舉辦了一個別出心裁的活動:里中生態攝影比賽,期望透過鏡頭認識校園周遭生物,捕捉生物之美外也發掘學校特色並提昇生態校園意象,還能將學生之前在校園、觀音山與八里焚化廠太平步道等用鏡頭生態觀察的成果,有展現的地方。
    活動籌備將近三個月,在開學時便利用朝會時間作比賽的宣導,教導同學如何觀察周遭生物以及攝影小技巧,並欣賞一些作品範例。學生可用數位相機或手機,在課餘時間進行拍攝,學務處也有相機可供學生借用。
    一同參與教師組生態攝影比賽的陳怡瑄老師表示:因為這個比賽,才有機會在校園中觀察生物,原來校園如此生機盎然。學生組得獎的黃薇純同學也發表感想:平常在學校看到不起眼的生物,透過鏡頭近距離觀察,才發現牠們很特別也可愛。活動最後師生一起將得獎作品布置於穿堂,豐富了校園的環境美感,再配合學生對攝影作品的文字創作,將生態學進一步結合了美學與文學。
     
八里國中學生至八里焚化廠太平步道進行生態觀察與攝影並由建中學生協助指導 八里焚化廠旁的太平步道進行昆蟲資源調查
     
360度相機  學生作品:有事嗎?螳螂(904黃薇純)  學生作品:公然放閃,小灰蝶(805 王稼和) 

結語
    校園諾亞方舟計畫就是希望在學校打造適合動植物生存的棲地,並將這些生物資源融入校本課程,將生態教育向下扎根。不但能為淺山生物進行保種與復育,更能由實地的環境保護行動,解決人與環境間的衝突,找出雙贏之解決問題方式,同時透過課程規劃,讓學生對環境議題增加認識,學習與周遭生物共存,實踐綠色生活與永續發展之模式。

(摘錄自大自然季刊140期作者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