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力行話食農

文•圖/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黃逸姍

    自日本開始火紅的食農教育,搭配著「素養涵蘊」的十二年國教,在「教育領頭羊」的新北市、身為推動環境教育重鎮的永續環境教育中心當仁不讓,結合場館原有的綠屋頂、志工服務,將二樓陽臺與食農結合,打造成可食綠屋頂,並納入中心導覽課程中,將環境教育的理念傳遞給每年近20萬參觀人次及約二百團的預約團體內心。

 

淺談綠屋頂—

    先提一下所謂的「綠屋頂」,對於這個名詞,想必有不少人覺得很熟悉。為了擴大綠美化的面積,新北市政府在許多社區、大樓屋頂栽種植物,一般多是觀賞性植物,成了名符其實的「空中花園」,三不五時去晃一下,呼吸一下難得的新鮮空氣、也舒緩一下過度勞累旳身心。
  話說回來,所謂的「綠屋頂」可不是在屋頂上灑些土、種上植物就是了。它必需考量防水及排水、及地面承重的問題。一個弄不好,連日下雨就會有屋頂坍塌及漏水淹水的危機。上回鶯歌某一里的里長帶領著一群夥伴來參訪,對於綠屋頂的設置可是提出了許多問題,打算回去後將該社區的里民中心頂樓改建成綠屋頂、來達成城市綠地美化淨化之效。
  不過,最簡易的綠屋頂,其實只要考慮好排水問題,擺上幾個盆栽,的確也可以達到降溫節能跟美觀綠化的功效。


 

可食地景—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在推行食農教育方面可謂「面面俱到」,一般常見的大概就是「可食地景」和「魚菜共生」了,而其中的「可食地景」其實只要利用閒置空地就可以栽種蔬菜了,有不少學校都採用這方案。不過,奉勸大家可別貿然就選了塊地直接種起菜來,得確定土質是否健康、水源是否乾淨…這些最基本的環境因素得先考量,種菜是要拿來吃的,可別收成後反而吃下一堆重金屬及有毒物質,到頭來就得不償失了。
  將環教中心原本已有的排水系統和志工培訓制度結合,由志工親自翻土、植苗,並栽種一般常見並好種植的蔬菜,例如萵苣、包心芥、大頭菜、白花菜…林林總總大概七八樣,打造了二樓的「可食綠屋頂」。

    

    大概是八里的風水養人,連植物都跟著好養,種在外頭的蔬菜不過二三天澆一次水、連施肥都沒有,居然沒有任何蟲害的茁壯了。個頭小了些,長相也醜了些,跟一般市面上強調的「漂亮」真的差距頗大。以高麗菜為例,看著一顆個頭小小的,怎麼一直都長不大,那天心血來潮地拔了一顆,拿在手上沈甸甸的,一剝開才發現裡頭的組織非常的紮實、口感也偏粗,完全不似坊間那種細緻的口感,但味道很甜,加點水、稍微灑點鹽巴就成了一鍋美味的高湯,在某次志工增能活動時,成了中餐美味的佳餚(當然,種菜就是要拿來吃的呀!)。也因為種的量不算少,所以也非常歡迎志工和同仁們將新鮮的蔬菜帶回家品嚐。
  而一直以為「發不出」的玉米,在前陣子值勤的志工拉下了玉米的枯葉之後,才發現有十來株玉米已經掛在莖桿間,小小巧巧的,看起來十分可愛;可以拿來當「暗器」的大頭菜,則是皮蒲汁多,是煮湯的好搭檔;倒是青花菜錯過了它的採收期,個頭竄得老高,開起一朵朵小白花,吸引了不少蜜蜂及蝴蝶,好天氣時到菜園裡一看,倒也是一番欣欣向榮的風景。


       

    至於我這種只會「坐享其成」的人來說,看著菜苗一天一天的長大,內心的驚奇真不亞於走在路上看到明星。雖然從小在農村長大,但自己從來沒下過田(汗顏)、家裡往往有左鄰右舍敦親睦鄰的山珍海味,隔壁的空地上久久看一次的韮菜、青蔥…我通常只「哇!居然有這麼多?!」及「呀!居然長這麼高了!」。這真的是第一次看著青菜在我面前一天天的成長,那種從無生有的驚奇、那股蓬勃的生命力,我想我非常能體會學生看到自己種的青菜的那種「神奇奧妙」之感。收割成果時,還有著那麼一點淡淡的不捨呢!

教育與食農—

    投身教職多年,清楚明白地知道:讓學生「有感」其實才是教育的不二法門。老師家長說得再多給得再多,如果學習者沒有打心扉去接受、去認同,這個教育其實是不能算成功的。而在學校看多了學生偏食挑食浪費的情形,有不少學校推行食農教育後,的確大幅降低了偏食挑食的習慣。

  記得好幾次的導覽,學生指著菜一一喚出菜名這樣的狀況讓我頗為吃驚,這些來自新北市各地的孩子,居然能區分出蔬菜的種類,甚至還有學生會為了不同的答案當場進行討論、一一求證好學求知的精神真的讓人感動地快掉淚了。誰說城市的學生就一定五穀不分的?在推動食農教育的新北市,學生可是真的「學有所成」。

  

    107年一月在環教中心舉辦的九週年館慶便以「食農」為主題,邀請了新北推動食農教育的學校到場展攤,負責拍照的我在各攤位間來回穿梭,看著大坪國小的學生熟練地揉著地瓜圓,口裡一邊解釋著各材料的比例;長坑國小的學生細說著不同品種的稻米和來源;興福國小的香草植物大放送(嗚∼我沒搶到)…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生命力。也讓我最近躍躍欲試動手移植起芳香萬壽菊,打算活了之後,攞一盤進辦公室(不過,被我移株的萬壽菊還在苟延殘喘中…)。

 

     從環教中心的可食綠屋頂、到學校的食農推廣活動,這一波波的食農體驗,讓我再次驗證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性和師生無窮的活力,教育的永續發展來自於對人、對環境的友善;生命的傳遞,不僅僅是活下去,還要挾帶著熱情積極的行動和利己利人的心態才能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