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棲地營造經驗分享-新北市汐止區長安國民小學

新北市汐止區長安國民小學教師-施茂智


一、前言

    學校是教育單位所有的設施建置首重於教育理念與安全規劃,這樣才能促使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在這前提下,校園棲地的營造目的在於建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園地,以利於學生觀察及教師進行教學的場所,兼具有保育、復育當地物種的功能,並做為該區域生物的都市廊道跳島以達到生態平衡。

    學校棲地的重要在於其教育意義,透過教學讓孩子接觸、認識與了解環境,讓孩子有機會對自然生態有所感受,進而會去關心和身體力行於日常生活當中,這樣我們的環境才會有希望和未來。經由學習環境潛移默化,透過教學持續養成態度和習慣,期盼將來人為開發時,會去思考人類文明建設與自然生態的協調平衡。


二、前期規畫進行

    如何運用最少的經費和人力來做有效棲地經營?就需要看學校對自然生態的認知以及對校園棲地瞭解程度高低而定。以下個人經驗提供參考。

()學校棲地物種種類現況調查

    學校棲地營造第一步需要先進行校園棲地調查,透過調查知道有那些原本就生長在校園裡的物種種類,其中以植物調查為優先的基礎調查,同時就棲地的日照濕度做同步紀錄。植物調查後區分出原生種、外來種及園藝種,這項資料可運用來學校棲地植栽的保留或做遷移的動作,這樣不但可以就地瞭解植物習性,並且可以省下一筆購買植栽的開銷。

    一般而言,物種的辨認可以透過翻閱圖鑑、詢問專家學者、搜尋線上相關資源來協助辨識,並且需要透過長時間的接觸和辨認才會容易記住。這一階段容易產生大量的植物名稱,可以透過影像記錄拍攝,及植物牌設置,便於日後運用。

    教學本體教師有其選擇權選擇植物進行栽植以利於教學然而常會不小心忽略掉社區裡的植物貌因此教學中會與學校之外的學生生活環境產生脫節因此社區踏查是有其必要性同時進行社區裡的生物物種紀錄這樣可以清楚了解到鄰近地區有哪些具代表性的或為大宗的植物,並且鄰近社區的動物就會自然的遷移到校園裡

()尋找適合營造場地規劃動線範圍

    校園可做為棲地空間包含有地平面樓層面牆面屋頂等而現有的綠地諸如花圃陽台其實都是非常適合進行營造的棲地。棲地需要依照學校集體共識來決定,諸如教學場所、綠化環境、物種復育等,因為有校內族群的需求,棲地才會永續發展。而水源也是條件之一植物生長一定需要水分如果缺少了那麼一旦遇到連續的乾燥氣候水分大量蒸發則會造成土壤乾裂植物枯死因此棲地選定還需要尋找水源

    當決定好一塊可以供營造的棲地,就要開始考量人進入維護與觀察動線和動物遷移覓食的路線範圍,除了便於觀察教學外,也要注意到動植物的生存空間。要容易進入維護觀察並且不容易被破壞因此會有步道或跳島設置在棲地裡,好讓人員進出觀察與維護

棲地需先以生物為考量而非人類觀感考量,盡量以天然材質或就地取材來營造棲地樣態,並假想為生活其中的生物是否方便由這一個棲地移動到另一個棲地,其間的生物廊道規畫也就有其必要。

 ()優先選擇在地代表性與生活相關物種

    棲地需要永續性經營植物需要慎選植物進入校園內有幾個管道校方進行栽植,植物種子自行飄入蟲蟻鳥獸攜帶進入而土壤中所藏有的種子也是其中之一在日照濕度溫度條件符合下適合該屬性植物生存的棲地植物就會順利生長植物種類需考量的首要條件並不是奇特稀有而是植物是否具有地方代表性民俗性可供文化教學應用盡量栽種屬於當地區域的植物因為容易生長用最少經費及人力管理就可以維持提供多層次教學素材,進而可以維持所在區域生態平衡

    選擇地方性與民俗植物在於讓孩子可以學以致用在學校棲地學習到的植物,讓孩子回所生活的社區周遭也可以看到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易於生活學習結合而在學校課程與活動時間有限放學後孩子自我選擇應用時間無限因此首當選擇在地常見大宗的植物或生活當中會應用到的植物為主可以結合低年級生活領域中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當中單元進行且以符合學校社區裡的植物來進行教學教科書中制式化的統一性教材中給與增加自己故鄉常見的物種而可以更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而不至於與常接觸的事物產生脫節進而會去關心眼前所處的環境生態變化

()透過共同參與體驗凝結共識

    讓學校裡的成員都有參與棲地營造的機會因為有參與就會有所體驗與認同因為知道瞭解而就會有所感受,每個人對於該事物就會有個別認知的程度差異但這都是好事在第一階段上已經知道這一個棲地是如何產生再來就是種植植物植物生長存活則與棲地狀況和植物生長屬性相關,簡單來說,就是選對植物種對地方自然就會生長的很好

    在種植過程當中就可以學到土壤陽光和水分對植物發芽生長的重要而等待與記錄過程也會體會到生長是需要時間與照顧並且衍伸到許多事情並不能一蹴可幾必須要循序漸進過程中因為不同的條件因素會讓相同植物有不同的生長樣態這也是基因多樣性的特點誠如每個人的生長都會有所不同植物也是如此而在其中的自然界會有其控制機制當大量密集的植物生長於土地之中受限於其陽光水分和養分植物間就會產生競爭因受其個體因素影響就會有所興衰強弱當強勢個體植物興盛就會汰換掉較為虛弱的植物而篩選及經營機制就會需要進入管理。在營造過程當中,人們的參與會對該棲地產生歸屬及責任感,也會進一步發自內心地去照顧與學習。


三、後期經營管理

    學校的組織人員不外乎老師職員學生警衛工友廚工家長維持延續運用是棲地經營的約略方向如何讓棲地維持循環不致使在自然演替裡有所削損人員的增能與發展觸角就需要伴隨著棲地成長而有所精進,以有效整合分配校內資源以達到最大效益。以下實際做法可供參考。

()逐漸建立棲地維持管控機制

    在教師致力於植物教學設計植物的看顧則有賴於志工團隊的支援,需要照顧的植物和該移除留的植物必須區隔開來這樣才可以維持棲地所要的狀態而有別於園藝和野外

    就鄰近山地和汐止地區多雨因此水源不是問題反倒是夏季都會有長達2禮拜以上的晴天如不澆水則容易造成植物乾枯學校在此期間適逢暑假因此需要及早規劃或排班澆水

    除草的目的主要是除去外來物種及控制強勢物種以保有原生及其他物種之平衡若出現無法控制時則需要思考該物種是否須保留在此場域或需移離現有棲地或以盆栽方式進行復育維護

    棲地的維護不外乎土壤陽光而在樓層部分還要多考量到風切因為常被風吹的植物由於基部常晃動,栽植初期通常不會長得很好,甚至會因此而栽種失敗。因此建議可以降低土層或用木棍支撐或選擇在此環境生長的物種進行復育與栽植

 ()有效運用校園內資源未持棲地

    學校會有用餐剩下的廚餘,校園當中會有許多落葉,雨天下雨會有許多雨水這些都是可以應用於校園棲地的經營

    廚餘和落葉有利於土壤改造可以區隔出一個區塊來進行蒐集為避免腐化味道瀰漫到校園中與蠅蟲孳生,可以用一層土一層廚餘或落葉來進行堆疊最上方用土覆蓋,依照大小細碎程度,約等待三個月至半年就熟成為堆肥並且可以放入蚯蚓加快廚餘落葉分解熟成後再與一般土壤混合增加棲地土壤肥沃度以利植物生長雨水承接後可以做為灌溉及水生盆栽水源蓄水裝置距離遠近可視學校所在地理位置來調整水盆置放位置一般而言適用於不必補充為主以節省人力負擔

    棲地的周邊設施也需要考量解說員解說牌線上網站歷程紀錄觀察重點也都需要進行配套設想雨天是課程進行一大阻礙但並不影響教學進行遮雨設施或是體驗教學都是可以克服誠如溯溪穿青蛙裝到水中體驗泥土卡住腳無法前進的阻礙去用身體體驗自然界的各種狀況去調整用辦法適應有時候用講授的不如讓孩子親身去體驗和適應在校園當中就近可以體驗及可以操作的場域身為教師則是需要先設想好突發狀況和需要提醒學生的注意事項接續就是孩子的不同感受接納與引導式最為重要親近自然親近生物使之尊重生命與同理心為主要目的

()棲地物種生長狀態紀錄應用

    使用數位相機進行植物拍攝整理出來校園植物目錄以了解學校裡全部植物的種類以及分布位置以月或季節為單位紀錄植物生長狀況長新芽開花結果冬眠枯死、種子發芽寄主昆蟲著生等狀態

    紀錄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其中日期的紀錄由為重要原因在於可以透過回溯審視紀錄在當年該件事情發生頻率來界定是否為偶發或常態事件若為常態事件則可以做為預測未來事件發生週期好做事前準備若為偶發也可以作為事件經驗來成為日後類似情況預測處理程序檔案分層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紀錄過程當中會有許多的檔案產生,這些資料將成為日後尋找和整理龐大的作業負擔可以透過網站平台邊做紀錄邊整理,會有利於日後資料搜尋與利用而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在重複逐一尋找

    了解物種分布狀態就可以進行步道教學設計了解物種生長時間點可觀察時機及觀察重點搭配校本課程及年段實施就不怕進度及課程教材欠缺的問題

()團隊分層分工支援提升棲地效能

1.專家學者引介協助建立人員正確觀念及專業知能

2.學校硬體設備支援滿足棲地運作所需設備肥料土壤器具場地

3.教師經營面向物種的了解與紀錄分部分析開發校本課程與遠距學習課程並透過教學進行修正與改良以貼近學生生活應用

4.學生學習營造可以實做觀察讓孩子可以多元體驗並進入思考與解決問題

5.家長志工協助棲地記錄進而協助學校維護管理棲地

6.社區資源調查了解社區內所具代表或大宗及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物種可供作校內發展及採集的外部資源


四、長安國小營造經驗分享

    學校在2010年向新北市教育局申請環境教育方案,為期三年「校園諾亞方舟-臺灣原生物種復育計畫」,於2011年執行至今,承蒙陳世揚、陳超仁、陳木城、呂文賓、賴榮孝諸位學者專家指導,在諾亞社群夥伴學校地分享和學校支持得以有現在的小小成果。以下就是本校棲地營造的經驗,願與想要或即將要進行校園棲地營造的夥伴分享。

()陰濕半日照棲地-翠蕨園

    狹長型的區塊,原本種滿桂竹區塊潮濕少日照將竹子連同根部崛起移除進行原有地形改造。搭配植物生長樣貌進行搭配種植,植栽期間需要注意乾旱期植物生長狀態,以及颱風季節風力影響,暑假防汛期間過之後,就不需要特別照顧,而可以盡情地進行教學與觀察紀錄。

  

20110402翠蕨園棲地原貌

 

 

20111106將竹子移除                 0111128小園丁協助栽植蕨類

 

      

  20121120蕨類植物穩定生長         20130108小小解說員認識蕨類植物

 


()全日照棲地-百草園

    下方是植草磚為基底,有堆土層。周遭架有棚架,長滿使君子、日本紫藤遮蔽下方,時常積水,植物不易生長。透過諾亞計畫進行棲地改造,將土層下的植草磚翻起作為圍籬,並將外來物種遮蔽陽光部分進行移除。讓孩子進來協助混土、播種、採收。並栽種有原生食草植物,也引來該蝶種在此生長,印證了『種對了植物,就會有想要的動物進來。』

20110521百草園棲地原貌                   20121103百草園棲地改造後樣貌

 

20120419開始進行棲地改造            20120525小原丁混土

 

20120525小原丁播種                  20120525小原丁採收

結語

    在人類為生存而犧牲自然環境的同時校園棲地無形間就成為保育及復育的基地也是學生學習改變的場域對生物而言更是重要的生存空間。只要有心並且願意持續下去,那麼校園棲地將會綻放出無比的色彩,豐富每一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