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下的教育作為

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永續環境教育科科長 蘇珍蓉

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環境所造成的衝擊是目前國際社會共同關注且攸關我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議題,因為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全球暖化議題更是當今世界公民議題的焦點,在社會各界力量的促成下也逐漸發展成為大眾論述並逐步形成對發展主義觀點的批判。2008年可說是政府團隊因應氣候變遷的關鍵,節能減碳納入施政的主軸以來,政府不斷在外交上尋求國際的支持,隨即在2009年初,聯合國各會員國家首次通過邀請臺灣政府以觀察員身分正式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結果也帶給我們具體的鼓舞。

氣候是全球與跨代的公共財(public goods),各項議題的減緩或調適策略所產生的政策競合關係,也有賴政府跨部門整合的機制因應。臺灣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過程中屬於脆弱性的類型,依據現有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臺灣的國土面積勢將受到極大的衝擊。由於農業生產對於溫度變化與水資源供給的穩定性非常敏感,因此氣候變遷可能會對於台灣的農產、漁業、畜牧造成影響,威脅糧食供給的安全性脆弱度(vulnerability),而高淹水潛勢的違規、超限利用與濫墾皆間接造成土地環境的劣化趨勢。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對台灣最緊迫、最嚴峻的衝擊是在極端降雨方面。從已建置的觀測資料中發現,全球各地普遍存在大雨隨全球暖化增加,而中、小雨隨之減少的現象,此現象在台灣尤微明顯。強降雨的增加可能導致更多、更頻繁的洪水災害與土石流;此外,中、低強度降雨是土壤含水量及地下水涵養的關鍵來源,持續地減少很可能招致乾旱的來臨並進而影響到水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具體而言,氣候變遷對生活環境的具體影響如下:

1.水文循環的改變,暴雨、乾旱發生的機率升高,造成全球各地颱洪災害頻傳。

2.熱浪及都市熱島效應增加學校水電費負擔,空調系統裝置成本及節約能源投資成本的增加。

3.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的損害,自來水、交通道路系統的破壞間接加劇生命財產損害,並且增加災後復原的困難性與所需時程。

氣候變遷兒童教育網站


推動調適的依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為了因應氣候變遷不可逆轉的趨勢,2005年起,政府召開了三次國家型的會議,包括2005年的「全國能源會議」、2006年的「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以及2006年「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這三次會議分別從能源、環境、經濟等三個不同面向檢視氣候變遷政策的議題。2008年馬英九總統提出「節能減碳」政策,全球暖化議題逐漸發展成為大眾論述。在政策層面的具體作為上,行政院101625日院臺環字第1010036440號函核定得「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可說是未來政府各部門推動調適工作之主要依據,在綱領中呈現了當前學界對於臺灣未來氣候變遷趨勢的相關研究成果,陳述了許多完整的調適策略。舉凡各領域調適政策工作所需之配合措施,包括研究、發展、教育與民眾參與等皆已揭櫫應有的政策作為。此外,依據經濟部能源局估算,各種類部門二氧化碳的排放比例中,工業部門約佔 52.45% 為最高,其次交通運輸部門約佔14.32%,住宅部門約佔 12.12%,商業部門則約佔6.34%(經濟部能源局,2008)。從上述數據看來,工業生產部門佔了總排放量 50% 以上,乍看之下數字似乎未與教育有所關連,然而教育為人類一切社會行為發展的根本。換言之,台灣若要積極因應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與管制,仍然要從環境教育的政策著手。

推動臺灣參與氣候變化鋼要公約典藏網站


因應氣候變遷教育面向具體作為

目前在因應氣候變遷的教育面向可有的具體作為包括:

1.綠色生活:

(1)鼓勵運用大眾運輸體系及單車步道,推廣走路上學及低碳旅遊等政策。

(2)推廣再生能源與節能及「低排放」及「低依賴」的能源消費型態,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形塑節能減碳的社會。

2.永續校園:

     永續校園綠建築指標包括:生物多樣化指標、綠化指標、日常節能指標、基地保水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

     標、水資源指標、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等。其中在以下幾個指標上可具體呼應氣候變遷在建築改造上

     的要求:

    (1)綠化指標
     包括生態綠化、牆面綠化、人工地盤綠化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

    (2)基地保水指標
      包括透水鋪面、景觀貯留滲透水池、貯留滲透空地、滲透井與滲透管、人工地盤貯留,透過校園改
造契機營造

       表土保存技術、生態水池、綠化防排水技術、生態水域,生態綠圍籬和多孔隙環境,部分易淹水學校應設置地

       下滯洪池設施。

    (3)日常節能指標

       建築配置節能適當的開口率外遮陽開口部玻璃開口部隔熱與風向與氣流之運用,包括善用地形風、季

       風通風、中庭風、植栽等來控制氣流、開窗的通風性能、通風塔等在建築上的運用均可納入考量。此外,應加

       強能源與光源、太陽能之管理運用,包括建築能源管理系統、間接光與均齊度照明、照明開關控制、開窗面導

       光、屋頂導光以及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太陽能電池等等。
    (4)
水資源指標
      包括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計畫、雨水再利用與植栽的澆灌節水。強化公共設施之基地截水、保水措
施;增加建

       築設施之雨水貯留、透水面積及使用透水材質,以強化區域保水功能。

3.防災教育:

  (1)提升環境容受力的敏覺性,強化山坡地使用管理與監測作為校園基地的各項開發行為宜充分評估與降低環境的

     衝擊,包括減少逕流量、增加透水率、校園藍綠帶建構、滯洪與提高透水面積等功能。位處防汛風險地區的學

     校應落實災民收容與撤離的準備工作,全面思考區域排水、蓄洪、滯洪、保水、透水規劃。

(2)提供社區整合型防災救災器材之儲存空間

     學校是社區緊急應變及防災網絡的樞紐,學校的防災教育包括個人自救、社區互助與組織應變等層次。位處洪

     泛區的學校應找出滯洪空間,創造更多綠地及滯洪空間作為緊急疏散避難地點,並運用校園閒置空間,建置不

     斷電通訊系統,以做為社區整合型防災救災器材之儲存空間。

(3)建置整合氣候變遷調適之數位學習課程與資料庫

     推動以氣候變遷調適為主題的跨領域風險傳播研究與教育,掌控淹水區的預警工作,並且配合土石流、崩塌、

     公路中斷、橋樑災害、坡地災害等預警進行防災與疏散撤離的相關工作,以提升水災發生時的防護與避難的效

     率。

(4)建置校園及社區複合型疏散避難圖與家庭防災卡

     整合個人居家的社區災難救助網絡,將災害潛勢調查與風險評估分析成果融入相關領域得教學活動當中。建立

     避難包的準備意識,含災難物件,使學生熟悉救援物資,災難動線、逃難方式、避難地點,建構複合式演練腳

     本與規律的防災避難演練,以加強防災的準備與整備。

            

            永續校園的斜屋頂工程                               中小學的防災演練                     永續校園水資源設施:雨樸滿


結語

總體而言,教育所能影響的層面包括普及大眾對氣候變遷的正確認知與知識基礎,而政策面如何面對脆弱性進行調適(adaptation)與減緩(mitigation)策略更是當務之急。調適策略強調的是避險與降險,優先避開高風險區位與不當作為是首要選擇,但現今極端氣候的發展態勢已使我們覺知到,若要免於遭受氣候變遷的衝擊已不可得。終究而言,對於氣候變遷應該界定其為全民調適教育的層級加以普及推廣,舉凡從生活層面的調適到防災的因應能力,這不但是世紀議題也是國際公民的責任。這一代的享有、破壞及耗損到底對下一代產生甚麼樣的衝擊,更象徵我們對『世代正義』的警醒與良知。期待未來政府能持續透過跨部門的整合,建立氣候變遷調適資訊平台,透過電子報、部落格與臉書等資訊傳播科技,深化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之議題發展,透過政策分析與實踐具體提升公民意識。尤其,全民防災已是刻不容緩的自救行動,防災的專業知識仍須透過教育歷程的作為消除資訊落差,培養敏覺能力與自救能力。在政策策略擬訂的輔助資源上,應落實各種自然災害潛勢區或環境敏感區的劃設,並評估公開危險地區的潛勢資料供民眾查詢確保其權益,才能使自主性防救災的效益能達到具體提升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