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雙-「無雙的鳥會志工」    撰稿人:淡江大學朱惠芳教授

馮姐曾擔任北市衛理女中護士十五年、台北市立動物園第一屆資深義工、台北市野鳥學會活動組長、總幹事、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祕書長,現職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的終身志工。

馮姐的高大身影最易辨識、爽朗的笑聲永遠吸引人,她又非常有愛心、耐心,無論是在圓山或木柵的台北市立動物園,經常可以看到馮姐照顧動物的身影。初次認識,她自我介紹說:「我父親原來想命名為馮無雙」!馮姐的做事能力超級棒,真的是「無雙」,她說是「做中學」、「玩中學」,台北市野鳥學會負責活動組時,只有她和總務會計兩位專職人員。人少事多、又要從頭學習,上班時間原是上午9點至下午9點兩班制,但兩個人忙得非常起勁,每天從上午8點忙到晚上10點,周日還參加義工導覽賞鳥活動,認識鳥、和義工「搏感情」。擔任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祕書長時,她更是全台跑透透,協助各縣市成立鳥會、參加各地野鳥學會的候鳥季活動、增加學術界與常跑野外的鳥會志工進行經驗交流、推動溼地研討會、加入國際鳥盟BIRD LIFE與世界接軌,…WOW!洋洋灑灑的「豐功偉業」,馮姐永遠都很謙虛,說「那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近年在中研院標本館當義工,幫忙做鳥類標本,標本除了可以進行學術研究,也提供學校教學展示使用,馮姐說:「黑面琵鷺的身長約70-80公分,但舌頭卻只有1公分多,而且是黑色、呈盾牌狀」,顯然黑面琵鷺「不長舌」。您有沒有想過「冬天為何流行吃薑母鴨?」,馮姐提供她的觀察心得:「小水鴨皮下全部油滋滋,尤其喉部、腦部更是油膩」,難怪是冬令進補上選食材。

馮姐的創意更是驚人,她常與大小朋友互動,在衛理女中上護理課程進行被蛇咬傷後的包紮教學時,馮姐借來一條無毒小錦蛇提供高中女生在課堂上觸摸、互動,「沒想到效果奇佳,學生們的學習情緒十分高昂」。


有一次,馮姐帶著一群小學生到大安森林公園賞鳥,觀察鳥兒依習性與季節變化而有不同的活動表現,鳥兒們也許出現在草地上、樹叢間;或是瞬間飛過樹梢,有時就只是在池邊緩緩地覓食。馮姐不斷地聽見熟悉的鳥鳴卻遍尋不著,敏銳的小朋友卻指著大樟樹的樹梢說:那兒躲著一隻圓圓胖胖、綠色的鳥,原來是是五色鳥正採食紫黑色的樟樹果實,還有好幾隻嘎嘎亂叫的樹鵲也來摘果子,白頭翁不甘示弱也參一腳,孩子們的結論是「原來果實成熟的大樹,就是看鳥的最佳場地」。

馮姐現在常於假日在關渡自然公園教做親子DIYDIY活動利用石頭、樹枝、種子、鐵絲、回收資源物品等,加入創意組合、變成在關渡會出現的動物、植物,還可當紀念品帶回家。馮姐說:「期望引發親子們對周遭的生物產生好奇進而探索;期望親子們能在互動中,湧出更多的創意;期望親子們的創作是經過嘗試修正而後完成,因為這過程也會是這活動最珍貴的一部分。

馮姐很會引導,例如將一大一小的石頭疊起,加個短樹枝當嘴,就是一隻小雞;將一顆圓扁的石頭兩側黏上八支樹枝、前方再加上兩個大眼睛,就變成螃蟹;或者取蛋殼灌進一半石膏,讓它豎立起來,並在蛋殼上彩繪,再以吸管組成鳥喙和翅膀。只要花點巧思,也可以用一根長樹枝黏上四片扁形豆筴,再貼上兩粒鈕釦,就是隻振翅飛翔的蜻蜓。親子同樂,一起動動手、動動腦,完成可帶回家的紀念品,成就一段人生美好的記憶。

在關渡自然公園與馮姐家,處處可見她的創意巧思。從護士、義工到鳥會終身志工,經常上山下海、日曬雨淋,紀錄各地野鳥的動態,馮姐永遠樂在其中,她說:「金錢並非人生唯一的價值。」只要能對社會、自然生態有所貢獻,她將堅持的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