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縣賞鳥何處去       

                  丁昶升

                                          台北市野鳥學會資深解說員


 

賞鳥是目前非常熱門的戶外活動,休閒之餘又帶有知性及感性。許多剛入門朋友拿起鳥類圖鑑,哇!裡頭一大堆、甚至三、四百種鳥類,眼花潦亂不知如何開始。其實經過適當分類及說明,很容易引領認識鳥種的技巧,透過生態團體講解,更收事半功倍之效。同樣的,台北縣有那些賞鳥地點值得推薦,也有脈絡、方向能夠依循。希望藉由本文,針對地區特性做個簡單說明,讓大家輕鬆掌握「賞鳥何處去」的訣竅。

進入正題前,花點時間解釋一些賞鳥專用術語,以方便文章閱讀。從出現時間來看,有留鳥及候鳥之分。前者一年四季都在台灣島上活動,沒有跨海進行遷徙,並且有繁殖行為發生。候鳥情況複雜些,有冬候鳥:由台灣以北地方飛來過冬,次年春天才飛回北方,典型例子有黑面琵鷺、小水鴨。夏候鳥:春天從南方飛到台灣繁殖後代,秋天前又飛回南方,時間與地理分布的關聯與冬候鳥呈對比,家燕、八色鳥屬於這類。最後是過境鳥:遷徙時在台灣短暫停留一些時間後離開,特定鳥種經常在每年某段時間密集出現,以灰面鵟鷹、赤腹鷹為代表。再以活動環境的特性觀察,又簡單分成水鳥及陸鳥兩類。望文生義,水鳥喜好在水域像海洋、湖泊、溪流,或者其周邊地帶出現,十分倚賴濕地環境生存,水田、筊白筍田也是種人造的濕地!陸鳥的棲地型式比較水鳥複雜許多,樹林、草原、旱地等各樣地表環境,都能找出對應活動的鳥類。告訴您台灣樹林地帶鳥類,有低、中、高海拔山區之別,又能細分上(樹冠)、中(樹枝)、下(草灌叢)三層,各為不同鳥種所偏好,覺得有點難了吧!還好這不是本文探討重點,光憑文字也無法說個清楚,得請您多參加賞鳥活動,逐步累進功力了。

台北縣幅員廣闊,從海邊往內陸推進,一直到達將近兩千公尺的山區;台北盆地四周群山環繞,淡水河系從中流過;棲地型式十分多樣化。又位在台灣島最北端,是候鳥遷徙時密集通過的地區,因此鳥類資源十分豐富。過境期間常有中南部鳥友專程前來,為的是若干台北才有最大或然率出現的稀少鳥種。按地點位置及鳥種特性,將台北縣分成四個區域一一說明。

 


 

壹.  淡水河域:

河流是大地的母親,豐沛河水濕潤了土地,為萬物帶來生機。淡水河及基隆河、大漢溪與新店溪三大支流,下游皆進入台北盆地之內,並沖積成廣大平原。康熙、雍正年間,渡海抵台的先民開始進入台北盆地開墾,至乾隆後期,淡水河沿岸已經是台灣的大穀倉,相隔不過幾十年光景。而今日台北盆地放眼望去,俱是密密麻麻的屋舍,也只是兩百年間的物換星移。基於防洪需要,高聳堤防切斷城市與河川的聯繫,減少人們與自然親近機會,其實淡水河域分布很多鳥類,頗適合闔家前往觀察。

淡水河及基隆河交會點的【關渡自然公園】,及大漢溪、新店溪匯流處的【華江橋雁鴨公園】,每年秋季至次年春天,都有數以千計雁鴨、鷺鷥、鷸鴴科水鳥群聚,兩地也是目前台北四個IBA(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之一,為淡水河沿岸著名的賞鳥去處。淡水竹圍【紅樹林生態保護區】與關渡一樣,有著淡水河潮間帶發展出的紅樹林帶,範圍更廣於關渡。每年夏天,幾千隻小白鷺、牛背鷺、夜鷺,飛來竹圍紅樹林哺育下一代,成為台北地區物稀為貴的鷺鷥林景觀。仔細觀看,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綠繡眼,都是長期住戶之一。潮水退去露出泥灘地,無數招潮蟹趕忙覓食,也有磯鷸、東方環頸鴴、黑腹濱鷸一齊來湊熱鬧,這是冬候鳥了。春秋兩季,過境的黃足鷸、反嘴鷸、鐵嘴鴴、蒙古鴴等水鳥,也以這裡做為暫時旅棧。

黃鶺鴒

       來到淡水河彼岸,為颱風來襲時排洪需要,由三重市南側往西北方至五股成子寮,興建了二重疏洪道,裡邊闢有親水公園、運動設施、腳踏車道,是民眾假日休憩的好去處。疏洪道在高速公路橋以北,有個93公頃的【五股溼地生態園區】,又名『水避仔』的小鸊鷉在大水池內忽現忽隱,灰頭鷦鶯、褐頭鷦鶯清脆叫聲無所不在,蒼鷺、大白鷺、小水鴨則是冬天的訪客。民國七十年代以前,舊五股濕地原有二十隻以上黑鳶棲息,因為水質污染、大規模改變地貌而族群消失。最近幾年黑鳶有重回此地活動的跡象,顯示五股濕地狀況良好,更需要日後持續維護。疏洪道內還有多處開闊草坪,吸引牛背鷺、中白鷺、黃鶺鴒等候鳥;旁邊樹上也有紅尾伯勞,對著周遭虎視眈眈,尋找可以下手的昆蟲。

    環保概念仍然模糊的年代,河川吸納了工業、農業、家庭等污染源,成為又黑又臭的大水溝。在大家齊心努力下,目前河流清淨度大有提升,不像以往那般讓人望而卻步。最近十年以來,各地政府亦重視營造親水環境,許多河川高灘地整理成運動場、腳踏車道、草坪公園,一條條細長的休閒綠帶,依伴在河流旁,也讓某些鳥類族群隨之繁盛起來。傳統觀念中喜鵲象徵著吉祥好運,體型雖然不小,身手卻很敏捷,機靈的不易讓人接近,也聰明的懂得運用環境擴張族群。堤防外的高壓電塔上,常有一個個由樹枝編成的大型巢,幾乎全是喜鵲的傑作。巢築得高高不怕天敵侵犯,堤外廣大的空曠地也能獲得充裕食物,所以台北的喜鵲越來越多,且有向市中心擴散之趨勢。有「鳥類終極殺手」稱呼的遊隼,俯衝時速度將近三百公里,是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河川地高壓電塔,正好符合牠覓食需要的環境特性:站立點絕高、四邊地形開闊,從電塔頂俯衝而下,輕易取得速度優勢,伺機攻擊下方獵物。但遊隼是台灣數量稀少的冬候鳥,可遇而不可求。堤外短草皮上,有「半天鳥」小雲雀固守地盤。春、夏繁殖季節,小雲雀喜歡急促鼓翅定在半空中,並發出一連串婉轉歌聲,以吸引異性或宣示自我領域,草稍長一些的地方,牠就不愛逗留了。同樣喜歡利用短草坪覓食的,還有黃鶺鴒、赤喉鷚與大花鷚,都是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容易見到的冬候鳥,全為河岸灘地變妝後的明顯獲益者。

   最近幾年台北縣政府在堤外灘地,大力興建人工濕地,以期達到淨化水質、乾淨溪流的效果。建構的生態水池、草澤濕地及其周圍的高莖植物,形成一個完整生態系,蜻蜓、兩棲類等親水性動物紛紛在此出現,當然也包括鳥類。過去不見的紅冠水雞,已經在大水塘裡落腳。美麗的高蹺鴴選擇這些寬闊又少干擾的地點築巢,以前是台北的過境鳥,目前一年到頭都有記錄,轉變的程度相當大。小環頸鴴也到這種平坦地方生小寶寶,牠會施展特殊的「擬傷」工夫,藉此以吸引天敵不接近幼雛,達成保護效果。以往夏天只在花東地區繁殖的花嘴鴨,現在人工濕地也終年可見,且數量有漸升趨勢,顯然也為忠實擁護者之一。目前完成的人工濕地主要在大漢溪畔:新海橋(板橋)、打鳥埤(土城)、鹿角坑溪(樹林)等,可就近前往探索。當中打鳥埤濕地不可以隨意進出,需向台北縣政府環保局提出申請,請大家注意。

喜鵲

 


 

.沿海地帶:

南來北往的候鳥,遷移途中需要找地方休息、進食;或離開陸地前,得做好補充體力的最後準備。於是台灣島南北兩端濱海地帶,必定成為候鳥停棲的首選,地位自然十分重要,北部海岸及恆春半島每年穩定的候鳥盛況,原因出自於此。所以過境期一到,台北的北海岸及東北角,候鳥及賞鳥人同樣都是搶強滾!沿海地帶範圍太大,鳥類無處不在,為大家介紹幾個代表性地點。

金山原是海邊靜繹的聚落,近來因為溫泉、鴨肉、蕃薯、筊白筍而聲名大噪,每逢假日老街遊人如熾,卻少人知道這裡也是北海岸鳥況最好的地點。台二線公路兩側農田寬闊,是水鳥的天地,留鳥的黑鳶、候鳥的紅隼,也常來巡視一番;磺溪發源自竹子山,是北海岸最大溪流,有夜鷺、小白鷺、蒼鷺、翠鳥的行蹤。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內綠樹如蔭,過境期可見白腹鶇、赤腹鶇、黃尾鴝、黑臉鵐等候鳥,也是每年三、四月,台灣極少數穩定出現戴勝的地點之一。循著中正公園步道漫步,兩旁是濃密海岸林,仔細尋找有小型陸候鳥躲藏其中;步道末端涼亭正對著燭台雙嶼,鸕鷀、遊隼冬天會在燭台頂休息。

田寮洋,這個很多人覺得陌生的地方,在澳底、福隆附近,為雙溪川出海前之沖積平原,從貢寮前往草嶺古道入口,經過的那片開闊平野就是。與金山一樣,都是北部海岸線上少有的平原地形,棲地環境也頗多相似:溪流、水田、樹林帶等等,可供各種候鳥棲息需要,鳥況之佳東北角第一。因與周邊山丘相隔不遠,猛禽狀況更盛於金山,過境期找個晴日上午來田寮洋,會讓您看得大呼過癮。

全球數量只剩兩千多隻的丹頂鶴,是台灣極為罕見的大型候鳥,193212首筆記錄在宜蘭羅東,20031211日才又在田寮洋出現,隔了七十一年。這隻迷途的「丹丹」,因為缺乏遷徙經驗,不知道如何回到北方的家,20049月在新竹基地上空不慎遭到擊中,經長期醫治後身體復原,送至韓國進行野放前訓練,200928日卻撞網受創身亡,命運坎坷令人倍感心酸。20071125日,又有四隻丹頂鶴來到金山清水濕地,成為轟動全台的大新聞。仙鶴家族在金山待到次年2月底,接著於淡水新市鎮及金山之間來去,5月中旬才離開台灣返回北方,留下了完美句點。思索這兩次丹頂鶴蒞臨帶來的棲地意義,為什麼出現在田寮洋及金山?那是因為北海岸及東北角,都位在東北季風吹襲的第一線上。每年東北季風強盛時節,會把一些意想不到的候鳥送到台灣。富貴角到三貂角之間幾十公里海岸,僅有金山與田寮洋兩處稍為開闊的平地,足以容下丹頂鶴這種大型候鳥。位在海邊的濕地,若因人為開發而消失,將使許多遷徙的候鳥失去緊急救命地,需要大家深省。

台北地區還有兩個IBA:野柳與挖仔尾。突出的野柳岬角,為海岸線上明顯地標,範圍雖小,卻為很多趕路候鳥所倚靠,記錄過鳥類超過三百種,是台灣觀察小型陸候鳥最佳地點。過境期很多鳥友甘願攜帶大小裝備,走兩公里步道登上野柳岬,為了追求稀有候鳥的蹤影。挖仔尾位在淡水河口左岸,八里十三行博物館未完成前,也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目前已闢建設備完善的腳踏車道。台北縣海岸全長120公里,只有挖仔尾這處臨海的潮間帶濕地,規模小卻很有獨特性。帶著鹹海水味的沖積泥質,與淡水型濕地內涵不同,水鳥資源也有若干差異。固守海岸濕地的灰斑鴴,是每年忠實前來挖仔尾的冬候鳥,淡水河域其它地點少見;估計全球只剩三千多隻的唐白鷺,偏好於海岸地帶活動,這邊是台北少數穩定的過境點。退潮時淡水河口灘地露出,海上的鷗鳥也飛來休息,夏天有鳳頭燕鷗、蒼燕鷗,過境期有小燕鷗、黑腹燕鷗及白翅黑燕鷗。日本人稱為「海貓」的黑尾鷗,純粹於大洋上活動,台灣北部、東北角海岸有較穩定的冬天族群,其它地區少見。台北只有挖仔尾濕地,可以讓黑尾鷗停下來暫時歇腳。

觀音山也是北部海岸線上的賞鳥重鎮,與屏東墾丁、彰化八卦山,同為台灣三大賞鷹勝地之一。除了灰面鵟鷹、赤腹鷹之外,還常見到日本松雀鷹、北雀鷹、蜂鷹、魚鷹等候鳥猛禽,留鳥群的松雀鷹、鳳頭蒼鷹及大冠鷲也不會缺席。每年出現猛禽十多種,種類繁複程度超過墾丁與八卦山。觀音山鷹況春天優於秋季,每年四、五月份,台北鳥會有舉辦「觀音觀鷹」活動,歡迎您來參加。

 


 

.青山綠水:

台北都會周邊群山環抱,林相良好的低海拔山區,很容易尋到大冠鷲、小彎嘴畫眉、山紅頭、台灣藍鵲等鳥類行蹤。冬候鳥也不難見到,如極北柳鶯、白腹鶇、藍尾鴝等,某些潮濕、極少人為開發的地點,夏天還可能有八色鳥繁殖,但候鳥數量相對較少,因此談到山鳥,都以留鳥為主要內容。陽明山國家公園、三峽滿月圓、坪林等地,都是台北觀賞山鳥好去處。推薦的是烏來,鳥況比其它地點豐富且多變化,又有溫泉、美食及原住民文化,可以一兼好幾顧。

南勢、桶後兩溪會合處的烏來,山明水秀、風光自然純樸。由於溪水清澈潔淨,溪澗鳥觀察成為一大特色,主要有紫嘯鶇、鉛色水鶇、河烏,冬天則有灰鶺鴒、綠簑鷺加入。繞行桶後溪旁的賞鳥步道,灰喉山椒鳥、小卷尾沿途相伴,運氣好連美麗高貴、但數量稀少的朱鸝也來亮相,讓人興奮個一整天。身材嬌小的綠啄花、赤腹山雀,也是活潑易見的烏來鳥群。到夜闌人靜,遠方幽暗山裡傳來「嗚-嗚、嗚-嗚」規律叫聲,那是白天睡飽飽的黃嘴角鴞正唱著夜光曲。每年十月份起,高山地帶天候逐漸轉冷,很多山鳥會下降到海拔更低山區尋找食物,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高山上。這類型山鳥的身份還是留鳥,只是不同時間出現海拔高度有別,有顯著地區差異存在,又稱為「垂直降棲型候鳥」。冬天的烏來可以輕鬆觀察:白耳畫眉、黃胸藪眉(藪鳥)、黃腹琉璃、白尾鴝、青背山雀等,都是中、高海拔山區美麗的鳥種。您若懶得走太遠,那從桶後溪橋上往周圍看,洋燕、小雨燕、白喉針尾雨燕正在空中迴旋,展現高超的飛行技巧;巨嘴鴉飛過,「ㄚ、ㄚ」的嘹亮叫聲迴盪溪谷間。想深入山區找個更清靜地點,那到十多公里外的福山吧,鳥類降棲現象越為明顯,數量、種類也更多,記得攜帶證件,辦張乙種入山證就是。

 


 

.野鳥就在您身邊:

家燕

種種原因,讓您無法離開台北都會區太遠,那也沒關係,城市之中有二十種以上鳥類,經常就在人群邊活動,稍加留意也能享受賞鳥之樂。白頭翁、綠繡眼、麻雀是著名的「城市三寶」。珠頸斑鳩數量也不少,公園、安全道、人行道,有濃蔭大樹的地方,都是牠喜歡逗留的場所,也常在大樓、公寓屋頂之間高來高去。馬路中央交通號誌鐵桿的圓洞,被聰明的八哥用來築巢,包括了八哥、家八哥及白尾八哥,後兩者是外來種,但數量已嚴重壓倒本地留鳥的八哥。都會邊緣空曠地帶,有大卷尾昂立雄姿,居高臨下注意周邊動態,兇悍程度連猛禽都懼怕幾分。城市中喬木稍加茂盛之處,如公園、學校或者大型廠房、私人庭院,也有某些樹林性留鳥活動,像板橋鬧區的林家花園,可以看到樹鵲、紅嘴黑鵯、五色鳥甚至黑枕藍鶲,這些印象中的山區鳥類,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也有一席之地。

好了!最後還有一種野鳥,親近的簡直快登堂入室了,卻很少人注意,那就是家燕!台北地區非常典型的夏候鳥,每年三月來、八月走,為了生育小燕子。築巢於屋簷、騎樓下靠天花板處,巢形好像一個碗,小家燕在裡頭孵化、成長,直到學會飛行才離開。在屋簷下築巢,出自對人們的完全信賴,所以遠遠、靜靜觀看育雛,不要驚嚇牠們。能夠讓家燕選上當起現成房東,代表某種莫名緣份,所以會有「燕來福、燕來福」的俗語,確實值得稱慶。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