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螢火蟲專家陳燦榮∼

螢火蟲專家陳燦榮簡介:

    任:

自由生態研究人員。台北縣生命關懷協會專任講師、

台東縣利嘉社區生態旅遊諮詢顧問、宜蘭縣三星鄉生態旅遊螢火蟲及蝴蝶資源復育顧問

環境規劃:

2000年規劃執行台灣省畜產試驗所總所之生態園區營造。

2001~2003年觀樹教育基金會之苗栗勝興地區賞螢教育訓練與螢火蟲生態演講。

2002年執行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瑞太遊客中心螢火蟲館內部展示。

2002~2004年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之鯉魚潭賞螢教育訓練與螢火蟲生態演講。

2003年規劃執行台南縣政府小新營苗圃「螢火蟲及蜻蜓棲息地營造計劃」。

2004年指導南投縣信義鄉潭南社區螢火蟲生態旅遊規劃。

2004年擔任台東縣利嘉社區生態旅遊規劃諮詢顧問。

2004年擔任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濕地螢火蟲保育計畫顧問。

2005~2006年規劃與執行中正大學螢火蟲復育計畫。

2006宜蘭縣三星鄉生態旅遊螢火蟲與蝴蝶資源復育計畫


與螢火蟲共舞,追尋螢光點點

在台北縣螢火蟲解說員培訓營講課

蝴蝶幻化為點點螢光

研究螢火蟲的專家陳燦榮從小就對昆蟲著迷,自己看書研究,到處抓小昆蟲回家養,幼時還曾自以為是蝴蝶的化身,期許今生以研究蝴蝶 為志業。甚至到台北成功高中蝴蝶館求教陳維壽先生。但是,愛看昆蟲書的他,卻對教科書興趣缺缺,因此在學校的成績並不理想,國中畢業後進入私立五專機械科就讀,退伍後拿著自己的研究和五專成績單去敲台大植病系大門時,系主任委婉地告訴他,他的成績沒辦法成為系上的一員,雖然有著出色的研究成果,卻因僵化的教育制度,而使他無法進入一心嚮往的台大植病系就讀。但這次挫折並沒有擊倒陳燦榮,由於對蝴蝶的摯愛,他跟隨陳維夀老師多年學蝴蝶,後來也在陳老師的鼓勵下,轉而研究螢火蟲,延續日據時代後即斷層的螢火蟲研究,並因而成為台灣螢火蟲專家,台灣有一種新發現的螢火蟲國際學名便是以他為名。

  追隨螢火蟲光影,一生無悔

一頭栽進螢火蟲的世界,非科班出身的陳燦榮回憶起剛開始研究螢火蟲時,由於資料的嚴重缺乏,研究備感辛苦,因為當時參考書籍都是日文資料,在抓到螢火蟲或是螢火蟲的幼蟲後,由於根本沒有書籍可對照,只好用取「外號」的方式辨別。例如黑翅螢幼蟲就叫「黑色小隻」來稱呼,雲南扁螢幼蟲則綽號「蟑螂」。

 

在陳維夀老師介紹下,進入一家私人企業的基金會工作,並開始從事台灣螢火蟲的研究調查工作,後因基金會因故停止運作,回到企業公司擔任南部業務主管工作的陳燦榮,卻一直對螢火蟲研究工作難以忘情,於是仍不時利用下班及假日時間研究螢火蟲,他半租半借一個頂樓場地做為實驗室,並花費了一百多萬的積蓄添購顯微鏡及攝影器材,就這樣,陳燦榮在公司及實驗室之間兩頭跑了二、三年,雖然很累,但他仍樂在其中。

 

直到有一次,公司方面由於業務量大增,在那段時間內,陳燦榮足足有兩個月沒有踏入實驗室一步。當兩個月後再踏進實驗室時,陳燦榮發現他苦心培養的螢火蟲幾乎無一倖存;為了追尋研究螢火蟲的夢想,在家人和當時女友的鼎力支持下,陳燦榮辭去了高薪工作,全心投入台灣螢火蟲的研究調查,成立了「螢火蟲生態研究室」。

 

開著灰色旅行車四處追尋螢火蟲的陳燦榮

小朋友最喜歡的螢火蟲老師

 

日日夜夜與螢火蟲共舞

曾在曾文水庫附近看到整株發光的「螢火蟲樹」,也曾在嘉義瑞里,看見成千上萬發亮螢火蟲鋪成的「地毯」,在苗栗山區過夜時,無意間撞見了滿坑滿谷的螢火蟲飛舞,這些美麗而驚喜的景象,都深烙在陳燦榮的記憶中,更堅定了他要一生一世與螢火蟲共飛舞的信心。

 

剛開始研究螢火蟲時,陳燦榮曾受到日譯螢火蟲書籍的誤導,誤以為所有的螢火蟲幼蟲皆是水棲,於是只要一到山裡,就急忙的尋找溪流,蹲在岸邊張大眼睛找尋螢火蟲幼蟲。而後來,他才發現,其實在全台五十多種螢火蟲種類中,只有三種幼蟲是屬於水棲。陳燦榮說,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溼度高、沒有光害、化學藥劑污染的草叢中,因此在山區、郊區,以及沒有受到污染的都市空地裡,都可以看到螢火蟲。

生態指標─螢火蟲的保育

陳燦榮表示,螢火蟲的卵、幼蟲、蛹都會發出螢綠色的光芒,而發光主要是為了求偶,同時也利用光頻及顏色變化,作為溝通的工具,例如螢火蟲受了驚嚇逃逸之後,會馬上發出急促明滅、顏色變化的光芒,彷彿在告知其他螢火蟲「敵人」的警訊。且不同螢火蟲種類之間,頻率、顏色也不盡相同。螢火蟲的雄蟲在天剛黑時,會在天空追逐嬉戲,是觀賞螢火蟲的最佳時間。每年三月到五月的春夏之交,則為「台灣的螢火蟲季」。

螢火蟲是一種生態指標,陳燦榮說,螢火蟲的保育,需要長時期營造出適合的生活環境。目前有些住在近山地區的居民,在屋後留下一片空地,任草叢自然生長,久而久之適合當地生態的螢火蟲種類,即慢慢的飛舞在附近的空地上。而白河某地區的居民,在每年六月兩、三個星期的螢火蟲繁衍期間,關掉附近路燈、拉上居家窗簾,也達到了保育螢火蟲的目的。

 成年螢火蟲只飲霜露維生,真正是「不食人間煙火」,而交配後則會在幾天內很快死去﹔陳燦榮說,透過螢火蟲保育觀念的教育深耕,「了解它,才會愛它、保護它。」


從分享中得到更多樂趣

在台灣目前所發現的五十餘種螢火蟲中,他已成功記錄了三十七種,並曾發表堪稱台灣最完整的一本螢火蟲專書《台灣螢火蟲生態導覽》,目前,沒有任何公職身份的陳燦榮,最大的樂趣就是開著他的灰色旅行車,上山下鄉,到處追尋螢火蟲的蹤影,為台灣的螢火蟲生態留下最完整的紀錄,也為保育台灣環境生態指標的螢火蟲,而到各處進行演講教學。

 

陳燦榮的熱情,就像螢火蟲亮晶晶的光芒,每次聽完他「與螢火蟲共舞」的精彩故事演講之後,無論大人小孩都會深受吸引,忍不住想和他一起去一窺螢火蟲的風采,而看到他在石壁溝澗、深山河谷,穿著膠鞋、全身沾滿污泥,仍然開朗說笑著尋找螢火蟲的熱情和專注,真是令人感動。

 

而就像陳燦榮所說:他只是因為個人的興趣而研究螢火蟲,研究螢火蟲已經成了他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讓他覺得快樂。

而由於他不隸屬於任何團體,更可以完全無私的奉獻、不遺餘力的分享,自由自在的分享讓他更覺得快樂,讓他更有了一生一世為研究螢火蟲而努力不懈的動力。


 

    

帶領小朋友認識黑暗中的提燈者─螢火蟲

     

研究報告:

1996年發表台灣新記錄種大場雌光螢簡介。自然保育季刊 16 4649

1996年發現台灣新記錄種細身鋸角螢。於2003年「台灣螢火蟲」一書中正式記錄。

1997協助台灣省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於台南縣之螢火蟲資源調查並協助「黑暗中的小燈

----螢火蟲」一書完成。

1998年再度發表大場雌光螢的發光行為。螢火蟲生態保育研討會手冊。營建署。

2000年發現新種螢火蟲「灰翅短角窗螢」並於2001年與鄭明倫等於日本發表。Revision of Diaphanes Motschulsky ColeopteraLampyrinaeof Taiwan.Jpn.J.syst.Ent.7203235

2005年與鄭明倫等,發表關於大端黑螢研究報告,「日夜皆會尋找配偶的大端黑螢」。台灣昆蟲學會。

    作:

1998年完成童書「螢火蟲之歌」一書,並獲該年度「最佳兒童讀物」奬。

1999年完成科普書藉「台灣螢火蟲生態導覽」。

2000年協助製作花蓮縣「賞螢手冊」。

2002年完成「賞螢趣」----台北縣螢火蟲導覽手冊。

2003年完成科普書藉「台灣螢火蟲」。

2006年完成科普書藉「彩蝶飛」----台北蝴蝶導覽手冊,並獲該年「好書大家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