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可得的校園感動 - 環境生態課程化

峽成福國小  謝基煌老師

◇最佳的生態觀察園◇                            

其實最容易觀察到生物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校園,因為校園是屬於比較封閉的環境,而且有很多學校種滿了植物花草和樹木,這些都是很適合生物生長的環境,很多處於都市的學校也因為種了許多的樹和花草,也成了許多鳥類及昆蟲的樂園,就連位在台北市鬧區的敦化路上,我還是有發現五色鳥和其他鳥類的蹤跡。所以從校園開始觀察是大家可以嘗試看看的喔,如果住家附近的屋簷有家燕來築巢的話,也是很好的觀察機會喔,曾經詢問過許多家裡屋簷有家燕築巢的人,他們竟然連自家門口屋簷上的燕巢有幾隻小燕子都不知道,每天經過卻不去理會那些可愛的房客。其實從校園環境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的感動,而這樣的感動可以變成課程嗎?

發現校園裡的五色鳥

小朋友在學校有沒有發現很多不知名的昆蟲和鳥類,牠們常常會在每年的同一季節出現或是築巢,如果遇到不知名的生物要如何知道牠們的名字和生活特性呢?(試著想看看,待會再告訴你老師是如何找到的),如果今年錯過了,明年同一季節還可以再試著去找找看喔,應該都可以再看到牠們。下面就是曾在校園生態中出現的課程實例。

發現五色鳥巢的秘密

(從一段木頭學生發現了

下面『五色鳥巢的剖面圖』就是在建安國小校園中發現的驚喜,很多人看過五色鳥的巢,但是大家都只知道巢是一個小洞,五色鳥那麼大隻,鑽進小洞後要如何轉身呢?真對學生引導,讓學生產生疑問:其實在巢還沒完全做好時,牠是必須要屁股朝外,倒退著走出來的,等到巢完成後,五色鳥就可以在樹洞裡轉身,頭朝外的飛出去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答案就在圖二中,你發現了嗎?雖然洞口很小只能容納牠勉強鑽入的空間,但是洞中別有洞天,牠在洞中挖的形狀就像是另一隻五色鳥的放大版,雖然頭小但是肚子卻很大,可以讓牠很從容的轉身,小鳥就住在巢的底下,巢的牆壁很粗糙,可以讓幼鳥在巢中爬上爬下,但是洞口附近卻是非常的光滑,上面有一層黑黑滑滑又硬硬的不知名物質塗滿了整個洞口,牠們真是聰明,因為這樣的話五色鳥的父母親在每天進出洞口辛勤的餵食時,就不會被洞口的木頭磨傷了,這都是在書本中看不到的,只透過一段五色鳥的巢,透過學生實際觀察,在環境中去產生疑問,並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五色鳥的巢

 

綠繡眼的餵食觀察

(在校園的樹上學生發現了…)

曾經研究過綠繡眼的雛鳥如何知道親鳥來餵食,雛鳥還小時只要碰到巢附近的樹枝,牠就會用力的探出頭來,張開黃色的大口要食物,等牠再大一些,和學生試著碰樹枝讓幼鳥探頭,第一次有效後來就不再理會了,大家看不到幼鳥有些失望。到了下午,帶著琮斌和政佳到天橋上觀察,不管怎麼碰,幼鳥說不出來就是不出來,後來政佳調皮的摘了片榕樹的葉子,樹枝震動了一下,我突然發現幼鳥們竟然激動的探出頭來,我故意再試了一次,赫然發現,原來摘葉子的震動和母鳥停在樹上的震動相符,政佳的頑皮竟然讓我們有了新的發現。想叫幼鳥出來,只要摘一片葉子就行了。但是等雛鳥再大一些,摘葉子的方式也沒用了。變成巢前的光影只要有改變牠們就會探出頭來,最後雛鳥長大了,一定要看到親鳥停在巢上才會探出頭來。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發現的感動。

 綠繡眼餵食過程◇

綠繡眼餵食的模式很特別,母鳥不會直接飛到巢上,在旁邊觀察後會發現,巢附近的樹枝會先動,然後幼鳥會開始激動的伸長脖子,接下來就會看到母鳥咬著食物出現,餵食之後,母鳥就把嘴伸到巢中,咬出了幼鳥的大便,這是綠繡眼的習慣,只要餵完後,親鳥一定不會立刻飛走,會待在旁邊看看雛鳥是否有將屁股抬起來,因為一抬屁股就表示要拉出糞包,這是很有效率的演化,因為親鳥只要飛來一次就可以完成餵食和清理大便兩件事。我曾經記錄到親鳥將雛鳥拉出來的糞包直接吞到肚子裡去的情景,我看過有資料是這樣說的,因為綠繡眼雛鳥的消化並不完全,糞包中還有養分,親鳥沒空為自己覓食,所以只好用吞雛鳥糞包的方式來獲得養分。

校園家燕(如何在不干擾家燕的情形下進行觀察?

老師常思考著如何能讓大家在不騷擾到鳥類的情形之下,隨時觀察到校園的鳥,希望能激發同學對於校園及鄉土的熱情外,還能愛護動物及認識生命教育的意義。有一天,突然想到學校辦公室外有兩個燕巢,燕子比較不怕人,而且燕子也是學生在家比較容易發現的鳥類。如果能讓學生觀察燕子應該是不錯的點子…,接著腦中浮現的疑問就是『如何能隨時觀察而又不會干擾到牠們的生活?』這時腦中閃出了一個念頭,是之前在台北市光華商場中看到的,要能達到這樣目的的裝置,非『針孔攝影機』莫屬了。配合學習單及宣導,學生在下課時聚到電視前,觀察並討論燕子的蛋什麼時候會孵出來?學校共有多少隻燕子?燕子都吃些什麼?燕子爸媽好辛苦!不但要築巢、孵蛋、餵食還要教小燕子飛,真是非常辛苦。除了讓大家觀察燕子生態外,也讓學生對於鄉土及生命教育有更直接的體認,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也可以是活動。

家燕生活全都錄

家燕的食
   
雛鳥一孵出,最明顯的就是牠那一張黃色的大口,和黑色未睜開的大眼,很多鳥類的雛鳥出生的最大特徵就是有個非常明顯的大口,例如綠繡眼也是,明顯的大黃口是為了方便親鳥的餵食。雛鳥怎麼知道親鳥來餵食了呢?觀察的結果:在眼睛還未睜開時應該是靠親鳥回來時的光影和風的變化,因為在雛鳥眼未睜開時,只要把手指在巢上移動就會引起雛鳥的反應,雛鳥會張大牠的黃色大口,唧唧的叫,(像綠繡眼的雛鳥初期就是靠震動來發現親鳥回來了)。家燕親鳥餵食以菜蟲、蜘蛛、螳螂、毛蟲、白蟻…以蛋白質高的昆蟲為主,根據觀察平時約3-5分鐘就有一隻親鳥飛回,每天平均餵食上百次,早上天亮後不久就開始餵食,一直到天黑後才停止餵食。
家燕的排泄
   
當雛鳥還小時,只要一排泄親鳥就會立刻將糞包咬走,所以窩內一直保持著很乾淨,當幼鳥能自行排便時,幼鳥是將屁股朝外,向外排便,如果巢的造型下面較大而非漏斗狀的話,巢旁常會累積了不少的白色糞便,當然不管巢的造型如何,經過燕巢底下一定得特別小心。朝下的糞便一定累積的最多。在校園觀察鳥類的過程中,發現到綠繡眼一樣會幫雛鳥叼走糞包,而且還看過親鳥直接將糞包吞下的情形。
家燕的衣
   
家燕的特徵就在於牠有黑又帶點藍的翅膀、白色的腹部,額頭及下巴有橘黃色的毛,和其他燕科的最大差異就在於胸前的黑色橫帶及分岔的尾羽,公母的差異就在尾羽的長短,公鳥尾巴較長,而分辨亞成鳥和成鳥的最明顯處就在於尾羽的長度,亞成鳥的尾羽較短,容易誤認為其他燕科。
家燕的行
   
燕子的飛翔常見主要有二大部分,一是餵食時,常可以看見家燕親鳥嘴巴叼著食物以高速飛向巢邊,然後突然來個急轉彎,很俐落的將食物放入幼鳥的黃色大口中,然後毫不遲疑的轉身就離開,偶兒會看見親鳥來個短暫的休息,站在巢上慢慢的將食物放入幼鳥的口中。第二部份是當天空即將下雨,一般會看見家燕成群在空中飛翔,在拍打幾下翅膀後(觀察是拍三下最多)就會來個滑翔,飛行姿勢非常靈巧和俐落,而且常常會來個急轉彎,小朋友形容牠是有著華麗舞步的空中精靈。
特別的紀錄
   大冠鷲是空中之王,但是遇到飛行技術優異又凶悍的大捲尾時就只能邊飛邊被攻擊,邊叫邊逃之夭夭:我曾在校園天橋上記錄到一隻大冠鷲被三隻大捲尾攻擊,就在幾天後,我又看到有鳥被攻擊了,只不過角色換了,換成大捲尾被攻擊,攻擊牠的是三隻家燕,只因為大捲尾停的電線杆的位置就是家燕最常飛行的路線,其實位置離家燕巢還有一段距離,誰說家燕是很溫馴的,經過那一次後,我對家燕的印象完全改觀。

在教室養蝴蝶(不再養蠶寶寶了…)◇
   
很多人小朋友都有養蠶的經驗,但是等到蠶長大變成蛾產卵後,大家會如何處理呢?丟掉或是繼續養呢?而且很多小朋友為了養蠶都要花錢去買桑葉,其實養蝴蝶是有趣且更環保的觀察過程喔,像下面第三張圖,剛開始在校園中發現毛毛蟲時並不知道他是什麼蝴蝶或是蛾的幼蟲,所以老師和同學在飼養時都抱著一種期待,因為不知道牠是什麼蝴蝶,而這份期待要等到牠破繭而出時才能得到答案。那要如何飼養蝴蝶呢?其實很簡單,牠的食物就在發現牠的地方,你只要在哪裡發現牠,就摘那株植物的葉子餵牠就對了。更方便的方式就是養蔬菜裡的綠色菜蟲,因為媽媽煮菜時最討厭的菜蟲其實就是可愛蚊白蝶的幼蟲,你也只要留下部分的菜葉就可以進行觀察了,等到蝴蝶破繭而出時就讓牠展翅高飛,我們只留下蝴蝶破繭而出的喜悅和所留下的觀察記錄。就像圖三的黑端豹紋蝶就是學生在校園中發現的,從未知而到驚訝,牠破繭而出的感動和驚喜至今難忘。

小朋友好奇的觀察青帶鳳蝶

蛙類觀察(可以有夜間的課程…)◇

夜晚的校園是青蛙的樂園,只要到了晚上就會聽到青蛙的鳴叫聲,特別是剛下過雨的夜晚,聽著聽著就讓人有股衝動,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麼蛙在叫,所以就拿著手電筒展開了青蛙的探索之旅。後來在校園發現的蛙類共有7種:包括盤古蟾蜍、黑眶蟾蜍、褐樹蛙、日本樹蛙、拉都希氏赤蛙、澤蛙和小雨蛙。在停車場的小水池也發現了許多拉都希氏赤蛙的卵,之後就和學生展開了拉都希氏赤蛙的觀察,從卵慢慢變形,頭和尾巴先長出來,然後再變成蝌蚪,變大後再慢慢長出後腳。最特別的是我發現拉都希氏赤蛙蝌蚪長前腳時,腳並不是長出來的而是裂出來的,前腳的地方先隆起一塊,然後凸出的肉團後面先裂開,前面再裂成手掌的形狀,和學生透過數位相機的近拍鏡頭將這些過程記錄了下來,就完成了圖。所以知識可以是發現出的,而不一定要是讀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