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牛埔山:一場為老師及學生設計的行腳研習

新北市中和區復興國小教師 呂晟智

 新北市中和區復興國小,位於捷運南勢角捷運站以及景安捷運站附近,是一所約一千六百人的中型小學,雖然座落在車水馬龍的中和區市區內,但卻有著鄰近其他學校缺乏的新鮮空氣以及清幽氣氛,這個獨特的氛圍來自緊鄰學校後方的大片山地。這做小山自古被當地人稱為牛埔山,牛埔山後方則是一片連結了中和、新店、土城及三峽等地的廣大山地,屬於雪山山脈在台北盆南方的支稜之一,雖然因為鄰近各市區或聚落,因而山區早經開發,原始林相不復存在,但仍然保留了大面積的次生林環境,其動植物資源也還算豐富,牛埔山是這個支稜最北方的兩個末稜之一。由於被牛埔山環山圍繞,讓復興國小有著市區交通方便性的同時,也具備了山區小學的豐沛自然環境與生態資源。

 復興國小成立於39年前,當年創校時加入復興的年輕老師們,隨著歲月的流逝,走過豐富的教職生涯,許多前輩們在這幾年之間陸續退休,也讓復興國小面臨了一段教師組成結構迅速改變的轉換期,目前校內約有1/3的教師是近10年來陸續加入復興大家庭的新進教師群。許多老師都說:因為有著牛埔山這片廣懋的自然山林,所以他們很喜歡帶著孩子們,在課程告一段落的空檔時間內,前往牛埔山上登山踏青,享受自然的風景,並體驗登高的辛苦與成就感,到達鄰近學校的首個制高點-國旗嶺,體驗涼風的吹拂與四周的蟲鳴鳥語,然後帶著孩子們在國旗嶺下方不遠處的自強球場打球、玩遊樂器材,就可以讓孩子們高高興興的度過一個美妙的午後時光。然而,這些結合了社區與鄰近自然資源的活動,隨著資深老師的逐漸退休,新進老師在不明瞭牛埔山路線及自然資源的情況下,對於牛埔山的利用也就有些膽怯,所以這幾年,帶著孩子上山活動的景象變少了,孩子對於牛埔山的印象也顯得模糊。

 筆者在復興國小任教8年多,因為長期擔任蝴蝶小志工社團,包括蝴蝶的解說、辨識以及幼生期的找尋,多半利用牛埔山這一片茂密的次生林作為教學場域,校內的蝴蝶生態專業社群老師也經常利用牛埔山來進行教學與班級活動。然而參加社群的老師及蝴蝶園小志工畢竟是少數,如何讓大多數老師們熟悉牛埔山,並且能夠自信的向學生介紹牛埔山的自然資源,便成為今年度校內蝴蝶專業社群努力的目標。由於2011年開始施行的環境教育法規定每年度的現職教師及公務人員皆須有4小時的環境教育時數,大家靈機一動,便規劃了這個以認識牛埔山自然環境為主軸的環境教育研習。

 考量到研習時間以及初次辦理,我們選擇了較為簡便的路線來嘗試,從本校的東坡道登山入口進入牛埔山,沿路經過地毯廣場、迎日石、青春嶺、楊桃亭,最後到達國旗嶺(又稱外南勢角山,海拔172公尺),接著向下走至自強球場,轉回楊桃亭,循原路走回迎日石,並從左側步道往下走,於本校西側門登山入口結束整個行程。


 然而,如果僅是登山踏青,只能讓老師們認識路徑與體驗路程,對於自然資源的認識以及後續在教學上的應用,仍是遠遠不足。而接近百位老師的研習人數,很難在路程上進行有效的解說,且解說講師的來源也是問題,經過討論與思考,我們決定在研習路線上設定關卡,透過讓老師闖關的方式來認識牛埔山,關主由本校的蝴蝶園小志工來擔任,一方面參加蝴蝶園小志工的孩子們多半對於自然生態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一個自我練習與成長的好機會;另一方面增加校內老師們認識這群喜愛自然的孩子以及與他們互動的過程。而學生為了要在老師們面前展現出最好的成果,也都認真的全力準備。

 經過一番發想與討論,最後我們在研習路線上擬定了7個不同特色的關卡,分別是地毯廣場呼拉圈、迎日石砂岩地質、青剛櫟與日本紫灰蝶、青春嶺的朴樹故事、樟樹上的毛蟲、國旗嶺登頂以及自強球場投投籃。這7個關卡涵括了運動類型以及生態類型的關卡,一方面讓老師們了解何處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運動、活動筋骨,另外也讓老師們可以在幾個定點位置上為孩子解說牛埔山的生態以及自然環境。

                                                

任務出發前的關主們                                              學生認真解說老師專心聽講   


組別 關卡內容
地毯廣場呼拉圈

關卡目標:能利用此場地進行中低年級的簡單活動或運動。

過關條件:每組平均每人搖10圈即可過關。
迎日石砂岩地質

關卡目標:認識牛埔山迎日石附近的砂岩地形。

過關條件:聽完關主解說,並能回答關主提問。

解說內容:迎日石及鄰近的地形都屬於砂岩,砂岩是三種岩石大類(沈積岩、火成岩、變質岩)中的沈積岩,通常是石礫、砂或泥經過長期擠壓而形成,一般來說沈積岩的硬度低於變質岩及火成岩,在牛埔山上的砂岩可能因為擠壓時間不長,質地頗為鬆散,遭受雨水等外力侵蝕就很容易風化。

青剛櫟與日本紫灰蝶

關卡目標:認識青剛櫟與日本紫灰蝶的生態習性。

過關條件:聽完關主解說,並能回答關主提問。

解說內容:青剛櫟屬於常綠喬木,高可達 15~ 20 公尺。最大的特徵在它的葉子,上半部呈鋸齒狀,下半緣則平滑。果實長相可愛,就是我們俗稱的【橡果】或【橡實】,也就是冰原歷險記中松鼠死命要保護的果實。青剛櫟喜歡長在日照充足的向陽環境或山頂稜線,在牛埔山的步道沿線都可以看到這種樹。喜歡取食青剛櫟的蝴蝶種類不少,但是大多數分布在中海拔的原始森林環境,在牛埔山上只能見到一種小巧可愛的蝴蝶取食青剛櫟的葉子,這種蝴蝶就是日本紫灰蝶。日本紫灰蝶的翅膀腹面是毫不起眼的深褐色,這種顏色可以保護他不被天敵發現,正面則是非常漂亮的紫藍色,這種蝴蝶的幼蟲喜歡吃青剛櫟的嫩芽或嫩葉,而且會把嫩葉包起來,製作成蟲巢並躲進去,加上顏色跟嫩葉很像,可以保護自己不被發現。

呼拉圈運動關卡關主合影
 
迎日石上孩子介紹青剛櫟與日本紫灰蝶

 

組別 關卡內容
青春嶺的朴樹故事

關卡目標:認識青春嶺的優勢樹種-朴樹,以及利用朴樹的三種常見蝶種。

過關條件:聽完關主解說,並能回答關主提問。

解說內容:沙朴和石朴都屬於落葉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樹冠寬闊,枝條富變化。這兩種植物的差別在於沙朴葉片摸起來比較粗糙,石朴葉片摸起來則比較光滑。這兩種植物在迎日石到青春嶺的路上很容易看到,而且都是幾種蛺蝶愛吃的寄主,包括白裳貓蛺蝶、金鎧蛺蝶以及紅斑脈蛺蝶。白裳貓蛺蝶體型較小,喜歡取食的是朴樹的樹苗,會躲在葉片底下;金鎧蛺蝶跟紅斑脈蛺蝶則都喜歡比較中大型的朴樹,金鎧蛺蝶一次會生下幾十顆蛋,幼蟲也躲在葉片下;紅斑脈蛺蝶則一次生一顆蛋,幼蟲停在葉片上。雖然他們都以朴樹為食,但偏好利用的位置不同,就不會產生搶奪食物的情況。

青春嶺上介紹朴樹與閃蛺蝶

組別 關卡內容
樟樹上的毛蟲

關卡目標:認識樟樹與青鳳蝶、台灣瑟弄蝶的關係。

過關條件:聽完關主解說,並能回答關主提問。

樟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植物,也很常作為行道樹種植,「樟」字乃是因其樹有香味而來的,由於「獐」與「麝」是相近的動物,而樟樹的香味甚濃,所以取名為「樟」,與動物的「獐」是一樣的意思。在牛埔山有兩種常見的蝴蝶喜歡取食樟樹,分別是青鳳蝶與台灣瑟弄蝶。青鳳蝶身上有藍綠色澤的「NIKE」標誌,這讓他很容易分辨,而且這種顏色具有警告意味,告訴天敵「我飛得很快,不用浪費力氣來追我了」。台灣瑟弄蝶的顏色就比較黯淡,但是幼蟲非常可愛,白色的身體配上一個很像古早時代棕刷的大頭,不過要找到這種蝴蝶的幼蟲,必須要先找到他用葉片製作的蟲巢,才有機會看到他可愛的模樣。
國旗嶺登頂

 

關卡目標:能確切認識國旗嶺(外南勢角山)的位置。

過關條件:到達國旗嶺,並指出復興國小的位置。
自強球場投投籃

關卡目標:能利用此場地帶領學生進行運動。

過關條件:每組平均每人投入2球即可過關。
關主向老師解說樟樹與台灣瑟弄蝶的生態 國旗嶺由主任親自把關 猜猜看幼蟲眼睛在那兒

由於近年手機及網路非常普及,為了增添趣味性,也希望老師們能夠後續運用在教學上,我們結合了學校過去自行研發出版的「與自然的邀約」鄉土教材專刊,透過專刊提供的地圖,掃描成電子檔案,並透過QRcode掃描方式在教師晨會上預先提供給老師進行下載,除了可以透過電子版闖關地圖了解研習進度之外,未來也能夠在帶著孩子們上山探訪時協助自己複習學習到的知識,而每一個關卡在通關之後,關主也會提供QRcode給老師們進行掃描,讓老師們蒐集足夠的通關圖案,且在不浪費紙張印製闖關卡的情況下,完成闖關活動,並順利讓研習完成。

整體來說,我們期許在整個「爬山、運動、聽解說」的過程中,讓新進老師熟悉這個山頭,不管是位置、設施、或生態,都能夠讓老師安心的使用,而對於資深老師來說,也希望牛埔山不僅只有登山健走的功能,更能將生態的內容融入課程中。當然這些目標不可能透過一次的研習建立完備,但透過研習,希望能引發大家的興趣,並作為未來循序漸進的課程開端。且雖說活動發想一開始的目標是讓老師們更加認識牛埔山這個溫柔環抱復興國小的山丘,但在討論與規劃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身為蝴蝶園志工的孩子們可能才是這個研習活動的最大受益者,透過實地勘查、關卡討論以及解說稿的學習與練習,小志工們因為有了「需要教學」的壓力,所以無不努力練習,希望能夠在老師面前有好的發揮,這是除了老師的學習之外,我們額外發現的最大驚喜了。

到達最後一關準備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