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永續綠建築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輔導員杞宜蓁

在日本將「綠建築」稱為「環境共生建築」,歐美國家則有「生態建築」或「永續建築」之稱,而美洲、澳洲及東亞國家則多稱為「綠建築」。那麼怎樣的建築才能稱之為「綠建築」?其實回歸考量使用主體及所處環境綠建築是標榜「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與地球環境共存,並追求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因此綠建築在建築生命週期中(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將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符合「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主軸。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以下簡稱環教中心)隸屬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體建築位於淡水河出海口的八里左岸,擁有多元的自然生態與豐富的人文景觀,是新北市推動環境教育的重要基地。環教中心原建築因外牆使用的材質和屋頂排水設計加上建築物面北向並鄰近出海口在烈日、鹽分和東北季風交互影響下,漏水嚴重、夏天炎熱及冬天嚴寒,可說是集所有建築問題於一身然而也因為這樣特殊的另類優勢環教中心可說是舊建築改善的一枚璞玉。

在歷經教育局多年的努力改善,並於102年獲得民間基金會捐贈重整改造後,環教中心榮獲內政部「綠建築-舊建物改善類(EEWH-RN)」鑽石級標章。環教中心採用減碳效益評估法(該評估法是依據建築物全年耗能所換算出的總CO2排放量,計算減碳效益百分比及分級認定),藉由空調的改善,減碳改善的百分比為41%,超過20%標準,成為全國北部第1所由政府機關所屬舊有展場取得綠建築標章,也是在連續3年內先通過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再獲得「國家環境教育獎機關()組特優」並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的全國3冠王。

接下來就以環教中心為例分享綠建築概念:

有光有風的舒適好宅

建築物講究「格局」,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風水」其實風水學很多論點與科學量化的綠建築指標相近建築物若有適當格局而兼具「適當採光」、「良好通風」、「溫溼調控」這樣的環境住起來一定非常舒適健康。建築物格局佳採光通風好省下照明、空調等相關用電「節能」就輕而易舉了。想節能,就必須先檢視房子的日常耗能,一般而言,「照明」和「空調」是需用且可調整的耗電,想節省照明用電就必須多採用自然光自然光線不足時再以節能燈具輔助,但是想充分利用太陽光,熱也會進入室內,能不能有「既採光又不熱」的做法呢?

節能從遮陽隔熱開始

臺灣位處亞熱帶,夏天悶熱日照強,許多住家會在陽臺加裝外窗,而陽臺加裝密封外窗的房子,不但失去了原本透過陽臺阻擋斜射陽光的功能,還因裝窗簾及關窗的作法,失去了自然通風與採光效果,為避免此問題,建議可採用外遮陽的方式,阻絕不需要的熱(陽光)來達到居家節能與舒適的目的,遮陽板安裝時應該考慮居家的座向(東西南北)與太陽的入射角。

太陽東升西落東西向陽光照入的角度低使用水平式遮陽板的效果有限,建議採用「垂直式遮陽板」,若再種植喬木或灌木植物,又能達到生態及淨化空氣的效果2樓以上受限於建築乘載重量則可以攀藤植物取代。而南北向一整天都可以有陽光照入南北向設置大面積窗戶則可減少室內照明用電而臺灣夏天吹西南風或南風的機率高在南北向開窗採光同時還可利用自然風的對流達到通風散熱的效果。環教中心在建築物西側採用「複合式遮陽」以植物、垂直木格柵及可調整角度的遮陽板來遮陽依據室內光線需求調整角度避免因使用窗簾而導致室內悶熱又可享受屋外豐富生態與景觀。如果想兼顧室內隱私可輔以霧面玻璃或可調式百葉窗,南向牆面可栽種植物或採用水平式遮陽板避免夏天過多陽光照入,北向牆面則可部分保留實牆或氣密窗阻擋冬天的冷風。

建築南面植生牆 通風窗(上下窗增加冷熱空氣交換速度)

              


冬暖又夏涼的綠屋頂

隔熱方面除了在牆面以隔熱塗料或裝設隔熱材質的隔間方式還可透過植物來隔熱建築物受熱面積最大的是屋頂透過設置「綠屋頂」可達到夏天隔熱冬天還可達到保溫效果根據數據顯示植物土讓能有效吸附暫存太陽的熱能有無設置綠屋頂的樓板溫度在夏天時溫差甚至能達到10C以上。

綠屋頂就是所謂的屋頂綠化具有減緩熱島效應與吸收暴雨的效用,不僅能隔熱降溫,還有淨化空氣、美化環境、保護建築等多項功能,重新塑造都市自然的環境,恢復環境生態循環的機能。綠屋頂有「盆栽式」、「薄層式」等不同形式但施作時均須先做好屋頂防水措施,土壤層不能太厚以免因下雨後土壤吸水重量過重導致樓板損壞,環教中心的綠屋頂土壤層部分以水陶石(陶粒介質)替代或採用輕質土水陶石是水庫淤泥重新燒製而成吸水後重量較輕,又可達到保水、透氣的效果。

 
薄層式綠屋頂 盆栽式綠屋頂  

環境品質交給綠建材

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可稱為「綠建材」,其特性有「再使用再循環」生態材料減少化學合成材之生態負荷與能源消耗、「廢棄物減量」可回收性材料減少生產耗能與資源消耗及「低污染」使用自然材料與低揮發性有機物質建材,減免化學合成材之危害。

若充分講求採光通風或室外環境不佳,噪音及溼度等其他問題就必須靠建材來解決,環教中心使用的綠建材如下:

(1)    天花板材-木絲水泥板

木絲水泥板由植物纖維經加工製造而成,是具有吸音、隔熱、防震的內襯材首選。不含石棉、甲醛等有害物質,吸音隔熱效果良好,近年來因環保意識抬頭,加上技術的進步,混合水泥及木屑製成的木絲水泥板因木頭含量達50%,相對降低水泥製品廢棄後對環境的影響。

(2)    隔間板材-矽酸鈣板

具環保標章的矽酸鈣板是以優質高標號水泥爲基體材料,並配以天然纖維增強,經成型、加壓、高溫蒸養等特殊技術處理而製成,是一種具有優良性能的新型建築和工業用板材,其防火、防潮、隔音、防蟲蛀、耐久性強,是防火通風管道的理想板材。因不含石棉,可降低對人體的害處。

(3)    地面板材-環保亞麻地毯

亞麻植物會散發出清香氣味,而這種氣味能殺死一些細菌,並能抑制寄生蟲生長。天然的亞麻纖維則具有透氣、隔涼、隔熱、防靜電、環保、不易沾染灰塵等特點。製作亞麻地毯,所耗費的原油與碳排放,或廢棄後,在土壤分解時間等,都較其他橡膠地毯、PVC(聚氯乙烯)塑膠地毯,對環境的衝擊小。(更多詳細資訊請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http://www.abri.gov.tw」網站查詢)

複合式遮陽(植物+垂直木格柵+可調遮陽或導光板) 木絲水泥板(2樓加設通風管與高窗形成通風塔)

未來世界是水的戰爭

雖然臺灣年平均雨量約為世界各國平均值的2.6倍,但每人每年可分配到的雨量僅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5。所以,臺灣被聯合國組織認定為水資源相對較貧乏的區域。目前年度用水量約為180億噸,由水庫供水約為42億噸,不足的部分就由抽取地下水來補充。若地表水不敷使用,則增加地下水的超用,造成水源蓄存量減少、地層下陷、區域性鹽化等問題。因此,節水和雨水回收再利用對臺灣來說,相形重要。

環教中心利用屋頂天溝和地排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經過濾後,再存至儲水桶。設置儲水桶常見的問題是,量體過小導致儲水量不敷使用,目前環教中心共有12噸未過濾儲水桶(可澆灌植物)65噸過濾儲水桶(廁所沖水),若受限於空間或經費不足無法設置大型儲水桶,則可利用集水鏈將回收雨水導入地面並設置集水滲透陰井,回收雨水還可同時節省周邊植物澆灌人力。鋪設透水鋪面,亦使雨水可滲入土壤,除避免雨量過大時,不及排水,更可提高基地的保水能力,有助於土壤內生物的活動及改善土壤的活性。

在充分利用回收雨水時,也為避免雨量不足使用,環教中心採用回收雨水與自來水的二元供水系統(即自來水及雨水分別使用之管線),保持3/10的自來水量,其餘則為回收雨水保留空間,用以沖廁、澆灌,節省珍貴自來水源並降低水費。

而每人每日用水約204公升,這些水都用到哪裡去了?除了洗澡洗衣用水外,大多使用於沖廁或洗手,省水小便斗1次沖水量是13公升,等同每人1天的喝水量,省水馬桶約6公升,傳統馬桶甚至高達每次10幾公升的用水量,洗手用水每次則為26公升,若改採省水龍頭則可減少至1/4用水量。環教中心的環保金質公廁,除前段所介紹的採光通風的相關設施外,在男廁使用免沖水小便斗,潮濕環境是細菌滋長的溫床,水沖不走細菌,反而讓細菌可以在長時間且潮濕的環境下不斷滋長,透過高奈米係數的陶瓷使尿液不因沾黏滋生細菌而產生異味,濾心吸附雜質並以隔絕液阻絕管線氣味(1個可減少15萬公升自然用水/(相當2座游泳池水量),亦減少15萬公升汙水處理及10.5萬瓦的用電。

雨水回收管及過濾器 建築北面通風窗及水平式遮陽板

    結語

不管是辦公場所、學校或是住宅,如前段所述,建築物都須以「人」達到基本的舒適健康並追求節能永續,他國的綠建築指標和做法也不一定適用於臺灣的亞熱帶氣候建築需實際評估經費、效益後採取適合各建築物的施作方式整體而言,只要針對「採光通風好」、「隔熱散熱佳」、「溼度噪音少」及「省水又減廢」這幾個要項著手就會是健康舒適又節能的永續綠建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