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系主任 陳義勳教授

          「能源教育」與有趣的科學玩具融合概念

  時間: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下午4

  地點:市立教育大學數理系辦公室

  訪談:余秀琴老師

  紀錄:黃素鳳老師    

   


  教授簡介    

    陳義勳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教育博士,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多年來致力推動自然科教材教法、生活科學與自然科實驗設計教材教法開發研究,教授著作等身對

    國內基礎科學推動不遺餘力。

 

感謝陳教授在百忙中抽空接受訪談,本期的主題為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能源科學」成為「有趣的科學玩具」,將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概念與生活經驗結合,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到科學知識與能力,以下為訪談簡要:

  以兒童為主的「趣味科學」著作動機。

    科學教育應該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在科學的國際舞臺上兒童科學是重要的,因為兒童的天生就有

    好奇心,而在做科學實驗當中既合作又有競爭的過程,出版「趣味科學」的動機是秉持教育研究者

    的使命感,結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教授們包括科學教育、物理教育和國科會等等的教授們,像東華大

    學的盛承堯教授一起努力推動。

  能源教育如何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中而成為有趣又創新的科學玩具教材?

    能源教育是全球性的問題,所謂「綠色能源的問題是全球性的,譬如美國、日本、北歐也都努力

    推廣,尤其是北歐他們是很徹底希望可以做到使用不需處理的能源,像是太陽、風力、地熱等等,

    那剛剛說到如何融入到小學課本中,那就是要引起小孩子關心,其實小孩子喜歡玩具對玩具比較有

    興趣,所以所有的教材必須在生活中隨手可得,所謂能源包括很多,包括太陽、地熱、風力……

    些都是很好的,而且沒有污染,要做成較具就需要花一點心力,怎樣的教案適合,需要用心研究開

    發。

    像北歐地區是身體力行說到做到,因為那是高緯度國家日照不足,能源也欠缺,他們要發展觀光,

    引進許多觀光客,所以標榜綠色無污染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才能永續發展,因此他們的政府編

    列許多稅收在教育經費上。

   【教師所使用的教具如何取得?

 國外在能源教育上是比較徹底,譬如學生的教科書是不帶回家的,一屆再傳給一屆,如果有新的議題時,教師會適時加以補充教材,所以他們在生活教育上已經在做教育了。教材的部份除了政府機關的推動外,還有教師組成的團體,像退休的教師和現職的教師一起研發。

   【國外相關機構若研發半成品的教具會到校向老師說明嗎?

    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出版商會將商品做最大運用,譬如開一些研討會,在研討會中會送會教大家使用,甚至是到學校說盟,有一些民間社團研發的產品也是會不厭其煩的講解使用說明,有些義工也是到學校不斷說明,因為他們認為這對公司是有幫助的,同時也是推廣能源教育。但反觀國內,因為限行制度的關係還有很大的空間,有些教師會因為規避協助宣傳的原因而不敢推廣或接受相關訊息,這是很可惜的。

    我們雙方的文化是很不同的,西方是興利重於防弊,而我們是防弊重於興利,多數在做防弊的工作,而將有益的事也做不成了。當然還有一些基金會在做推廣,這就要靠大家一點一滴的堆積,這是比我們以前好很多了,這樣一代比一代強,教育就是要不斷進步。

    當然國內小學教師能抽出時間做研發的時間太少,常常被其他事情綁住,所以如果可以提供一些補助或協助,當然可以讓能源教育推廣更有成效,這也是大家要一起努力的方向政府、基金會等等,希望大家不要灰心,當老師就是要有使命感,也不是求升官發財,就是好好把這些事做好,對於有心推動的老師是該給予公假和研究協助,我會建議教育相關部門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教授多年來培育科學教育師資並協助國小老師投入「有趣又創新的科學教育」而努力,能否談談其中對老師在教學上的建議

其實在國外有一些新的博物館、科學教育中心,包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大學探索館、波士頓科學博物館、俄亥俄州的工業科學中心,都是為小孩子們設立的科學體驗中心中心,像讓小孩子模擬上太空,在有曲度的空間行走,以體會離心率,騎源腳踏車等,現在的科學教育館也都有引進相關的設施,國外對小孩子的科學教育推動是非常不遺餘力的,每次我到國外開會都會特別注意這些發展,國外的經驗也給我們一些想法,再怎樣,小孩子的科學一定要紮根,國科會每年都會提供給我們一些教育經費,我也曾經到瑞柑、圳頭國小……   學校去做兒童科學紮根工作,有很大部分和能源有關,太陽能、風力發電。

(有沒有培育師資的計畫?

   培訓師資我正準備下一部分即將申請,先將老師的基礎奠定好,因為對兒童科學紮根的工作需要在職場的老師幫忙,請國科會和教育部支持,小學生的科學教育是很重要,由教授們來協助申請經費、提供構想,再由現職的教師們對兒童教學,這樣才有效果。還有現在的M型的社會型態,可能必透過科學教育來做成相平衡,透過兒童科學的教育來做一些城   鄉差距的平衡,所以目前我會透過國科會的資源,規劃到偏遠鄉村學校進行科學教育推廣合作計畫,希望大家也一併支持,納入計畫中。

 

 

余秀琴老師訪談照片


對學校教師製作能源科學玩具成為教材陳教授有沒有什麼看法?教學時要注意的事情是什麼?

 

 我認為玩具和教材是不衝突呀!我剛剛有說,科學教育要從日常生活中或玩的當中著手,就像是科學玩具其實蘊涵很多科學概念在裡面,越精密的玩具所運用的科學技術更多,不同玩具不同玩法,就是一種創意,像日常生活中很多現象其實也都有科學的概念,小孩子的生性就好奇,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學習最好的,讓學生去思考這些玩具怎麼玩,所以我們不要有刻版印象,說要小孩子一定 照我們的方法去做,而是可以讓自己去想想怎麼玩這個玩具,可以幫助他思考,當然,退一步想,   也許現在他不懂,但是將問題留下來,也許到高中、大學後哪一天,就會茅塞頓開也說不定,所以科學結合玩具,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從「能源科學玩具」的製作到「專題研究」之後的發明並為科展評審的過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能源科玩具做成科展,目前多數在節能減探的方面,事實能源議題一直會存在,當人在科展方面小學生所

能研究的議題也都再這方面,而評審比較在意的是有沒有創意。從民國68年當任評審到現在,隨著數位環境的

變遷而不一樣,發現早期大部分都是和課本有關,最近幾年都比較有創意,譬如能源、奈米、細菌能源等等學生

都有在做,非常可喜的現象是,現在的老師多數是站在輔導的立場,相信孩子的能力,只要不去抹殺創意、不要

去壓制想法,讓學生自由發揮,他們是潛力無窮的,永遠要記得在科學領域裡是「後浪推前浪」、「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人是科學改革巨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