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保小組執行秘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汪靜明》

本文節錄自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五期專論

水資源教育的哲學理念:

水資源環境教育,是一種愛護水資源的教育;其哲學理念,建構在啟發人們關愛水資源、並維護其生態環境,以保障永續水資源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價值。水資源環境教育的宗旨,即在於增進民眾:

(1)認識水資源特性與水資源環境。

(2)瞭解水資源與人和自然的關係。

(3)愛護水資源及維護水資源生態平衡。

(4)合理使用與處理水資源問題等素養。

水資源環境教育應思考的七個W相關問題:

水資源的環境教育,可以從「為水資源而教育」、「從水資源環境中教育」及「教育有關水資源利用」等三種角度來規劃,並可以透過家庭、學校、社會等單一或多重管道來實施。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推廣,可以配合政府水資源政策與計畫、社會地區環境議題或學校課程進度,選擇可運用的環境資源而規劃、執行與評量。

  在整體計畫推動前,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推廣者(供給者、中介者),應先思考下列七個W相關問題:

(1)為什麼要推動水資源環境教育?(WHY? ─目標)

(2)什麼是水資源環境教育?(WHAT? ─內容)

(3)水資源環境教育有那些參與者?(WHO? ─對象)

(4)水資源環境教育活動進行的適當時機﹖(WHEN?─時間)

(5)水資源環境教育推行的管道為何?(WHERE? ─地點)

(6)水資源環境教育有那些教學資源?(WHICH? ─材料)

(7)推行水資源環境教育有那些方式?(HOW? ─方法)

水資源環境教育宣導重點:

在活動規劃上,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推廣者,可先針對水資源議題,就相關參與者(供給者、中介者、接受者)與資源(如人力、經費、場所)等概況綜合評析,以提出可行的計畫方案。俟定案後,計畫統籌單位或主辦人,可透過計畫協調會或活動籌備會,以確立各參與單位及人員之分工任務。其中,環境教育活動設計者,即可依據計畫的教育目標、活動對象、活動時地,進行水資源環境教育概念分析,及相關教材教法之研發或選用,並視需要而編製活動執行所需的企劃單、活動單、解說手冊或評量表。計畫執行後,再依據活動執行成果、評量結果,撰寫相關報告或改進方案。

  水資源環境的教育宣導,在增進民眾對於水資源及其相關環境的關懷與認識。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推動,有助於民眾愛護水資源,並落實生活上的節約用水;此外,也有助於水資源管理者全方位的保育水資源。

      

 

結語:

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推廣者,要引導大眾宏觀著眼於全球永續水資源議題,務實著手於地區的水資源環境教育活動,並積極參與水資源保育的工作。水資源環境教育的落實,需要學校與社會各層面的投入,並建立政府與民間團體分工合作的夥伴關係,有系統地規劃與推動。唯有全民具有愛護水資源的正確概念與適當行動,我們的水資源管理工作,才易於有共識地永續經營。

 

 

 

 

 

 

 

 

 

 

 

 

 

 

 

 

 

 

 

 

 

 

 

 

 

 

 

 

 

 

 

 

 

 

 

 

 

 

 

 

 


 

 


 


水資源環境教育的內涵

本文摘自「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五期
作者:汪靜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水資源環境教育的哲學與宗旨:

  全球各地區的水資源,是可以自然循環的再生資源,但因時空分佈不均,須經由適宜的水資源管理,才能有效調配利用與維續水資源。廿一世紀前的人類,普遍認為水資源是天然的、可以無限量、無代價的獲得。由於人類恣意開發利用水資源,而忽略了水資源及其相關環境的生態保育,世界各地區的水資源遲早會面臨到枯竭的危機。

  在環境教育哲學上,人類環境倫理信念,是由數千年前的人類中心主義,到數百年來的生命中心主義,一直演進到近數十年來逐漸發展成形的生態中心主義。例如,聯合國1995年召開的「保育與發展會議」,即議定了有關保育與發展的整合,以及生態完整性的維護,為今後永續發展的重要基準,這也反應在廿一世紀水資源永續發展行動綱領中。其中有關水資源環境保護計畫項目部分,即提出加強水資源保護(如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監測、地下水保護),以及水生態系與水生物資源保育。因此,引導民眾認識水資源、合理利用水資源,並保護水資源及其保育水生態系,即是我們人類邁入廿一世紀永續發展的重要環境教育課題。

 

  

水資源環境教育具體的行為目標:

  依據環境教育原理可知,水資源環境教育具體的行為目標,在於引導人們:(1)「覺知」水資源的重要性、(2)建構水資源環境概念的「知識」與「技能」、(3)改變對水資源的「價值觀」與「態度」,培養愛護水資源的意願與責任心、(4)明智「評價」人類行為對於水資源環境的影響、(5)「參與」水資源環境保育行動。因此,水資源環境教育之推動,有助於提昇民眾對於水資源及其相關環境的愛護(關愛與保護)。

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特徵與思維

  水資源環境教育在目的上,是一種愛護水資源的教育;在本質上,則具有科際整合及全民參與等環境教育特性與理念。

水資源環境教育的重要特徵與思維:

茲參考《大甲溪水資源環境教育教材》,作者將水資源環境教育的重要特徵與思維,歸納為下列七項,提供做為水資源環境教育規劃理念之參考。

1、水資源環境教育,是以水資源為主體,強調以水資源環境為主題,並教導有關水資源環境內涵概念(環境資源、環境變遷、環境生態、生態管理)及愛護水資源、妥善利用水資源的行動。
2
、水資源環境教育,強調從水資源的環境生態觀,來關懷和認識水資源(地表水、地下水)在生態系(如河川、森林、湖泊、水庫、濕地、海洋)的動態,及相關自然環境因子(如氣象、地文、水文、生物)或人文環境因子(如經濟生產、觀光遊憩、社區營造)等環環相扣的生態關係。
3
、水資源環境教育,強調整合水資源相關水利科技、環境生態、環境倫理、環境教育、藝文美學等學域,培養全民對水資源及其相關自然與人文環境的關懷(情意)、認識(知識)或保育(技能)的水資源環境素養。
4
、水資源環境教育,強調多利用戶外觀察與紀錄,來認識水資源與環境之氣候、地文、水文、生態和人文永續發展的關係;而不只是侷限於單一環境資源(如水利設施、水生物、地景等)類型與名稱之解說。
5
、水資源環境教育,強調水資源在不同時空的環境條件下,其水源、水質、水量與水文及遭受的環境變遷可能不同,而因應的愛水、治水、節水與親水等水資源管理對策,也就可能不同。
6
、水資源環境教育,強調水資源環境的自然生態特性,以及可能發生的自然或人為生態演替之趨勢與環境壓力;而不只是侷限於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概念。
7
、水資源環境教育,強調水資源相關生態系之環境承載量與生態演替等概念,以協助民眾釐清與建構對水資源環境開發行為(如建水庫與攔砂壩)之適當的環境價值觀及正確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