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和環境的故事           

            ∼訪問前建安國小陳木城校長∼                    焦妮娜 撰稿

編故事、說故事的校長

真正認識陳木城校長,只有五年的時間,但是知道他這個人,卻是從陪兒子讀他寫的故事書開始,那時兒子十歲,現在兒子已是博士班學生,算起來認得他應該已將近二十年…

對他的最初印象:只是他很會寫故事,寫的故事生動有趣;認識他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其實他最擅長的除了寫故事,還更會說故事、編故事;以一位師院體系科班出身的校長而言,這樣的背景不禁讓人好奇,更讓人佩服。

在建安國小有幸成為他的同事,相處數年之後才發現,陳校長最大的本事是:他編寫的故事,總能用很淺顯童趣的話,描繪出最美麗的願景,讓無論是大人或小孩的讀者,都燃起對生命的熱情、夢想的憧憬、嚮往,激發起勇敢積極向前的鬥志,這也是陳校長編寫故事最高明的地方。他說:故事的魅力來自人和人的結構生態,來自人和自然環境的互動感動。一個故事的創作者和上帝創造萬物一樣,最重要的事情意性的感覺,和聖潔無私的愛。


建安國小溯溪垂降畢業典禮

陳木城,一九五五年生﹐台灣彰化縣埤頭鄉斗六甲人。台北師專、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密蘇里東北大學教育碩士﹐臺大行政領導研究班結業。
   
早年從事現代文學創作﹐任教後投入兒童文學創作、翻譯、編寫及兒童語文教材發展工作。出版有童話、兒歌、詩集、圖畫書、詩論、翻譯、編寫出版計三百餘冊﹐曾獲新聞局金鼎獎,教育廳兒童文學創作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教育部及教育廳優良著作獎﹐上海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多項。

陳校長其人其事

歷任教師、主任、校長、記者、國立編繹館編輯委員、國語課本編輯主任委員、教育廳國語實驗教材研究委員、省輔導員、刊物叢書、國語日報語文天地主編、農委會田園之春叢書編輯委員、台北縣教育局課程督學、建安國小校長,於九十五年八月一日退休。
  
目前擔任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兒童文學兼任講師、台灣創意遊學協會秘書長、教育部兒童閱讀焦點三百推動委員、公益信託普萊德文教基金會董事、國語日報小作家專欄作家、新店安康教育關懷促進會秘書長、台北縣環境教育輔導團顧問兼研發組長、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優勢光譜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溫世仁文教基金會閱讀寫作講師、周大觀基金會副董事長兼創意總監、台北縣教育局教育視導台北縣三峽鎮政總顧問。

頒發閱讀小博士証書

在教育界服務滿30年的陳校長,在三峽建安國小任校長四年,連同福連國小在內,陳木城擔任過7年校長、兩年督學;創意、活力如湧泉的他,所到之處盡是學童、家長、社區喜愛的活教育,但面對一波波的「留人」聲浪,他還是毅然決然退休,迎接新的開始。目前,「忙碌」是他退休生活的寫照、「充實」則是迫不及待要享受的感覺,想到能全心創作,他高興到笑出來。(摘錄自2006.08.24  中國時報)

指導小朋友做蝴蝶生態探索

才華洋溢,創意無限

陳校長年輕時期不僅是個點子王,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提到對文學的熱愛,他得意地說,在師專畢業時就已辦過個人詩展,引起文壇不少騷動,當時更以「麵包樹」詩集,譽為「當代十大新銳詩人」,除此之外,他在各大文學獎項也是常勝軍;由於無法認同師範體系僵化的教育制度,一心想轉業的陳校長,在民國69年間插班進入淡江大學英語系就讀,期間並獲淡江五虎崗文學獎首獎,就讀師專時期就曾經獲得全校以及師大的文學獎第一名。從師專畢業,在金山三和國小初任老師開始,陳木城校長就展露過人的才華和創意,因為看到靠抓鱔魚貼補家用的學生,沒有好用的抓魚工具,體貼的陳校長就帶著學生研究鱔魚生態習性,設計一種可以輕鬆抓魚的竹簍,並以此獲得全縣、全國科展第一名,過程中學會科展竅門,後來陸續參加指導多次科展,也屢獲佳績。

環境資源融入課程,首創浮潛畢業典禮

陳校長在民國八十九年擔任貢寮鄉福連國小校長時,深入了解地方的文史發展,拜訪地方耆老,引進潛水協會人員,把附近的自然資源與人文歷史融入教材,配合地方特色,首創魚村民俗節,浮潛畢業典禮;時至今日,浮潛畢業典禮仍是東北角等小校最有特色的教學活動,而向縣政府提議試辦校園開放辦法,為偏遠小校爭取經費,也都是他獨創的治校理念,不僅獲得社區居民的認同,也成為許多偏遠小學的仿效對象。

福連國小舉辦浮潛畢業典禮

聯合橫溪六里四校成立護溪聯盟

 

從課程推手到課程實踐

福連國小校長任滿之後,陳校長有感於九年一貫是政府的重大教育改革,借調教育局擔任台北縣政府首創的課程督學,投入台北縣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成為課程改革的推動者和檢驗者。後來,感於「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於91年九年一貫實施之年,申請校長遴選,八月陳督學回任建安國小校長,從課程督學到學校校長,他堅持學校的核心在課程和教學,而許多學校只看到行政績效,看不見孩子,看不見教學,這是是陳校長最垢病的一點。因此在他尚未正式履新前,即於七月間到校指導建安國小的課程,由此奠定下建安國小完整的學校本位課程架構,連續四年獲台北縣課程計畫評選第一名。北縣舉辦第一屆教學創意獎建安國小一口氣送出十件作品,全部獲獎,還囊括五項行政創新獎的三項特優兩項優等,成績亮麗,驚艷全場。

就地取材是環境課程化的第一步

陳校長說:他無論到哪所學校當校長,都不會預先設定要發展什麼學校特色,因為最偉大的創作是就地取材,創造可以天馬行空,卻不假外求,不是仿製外國,必需找尋當地特色,當地環境資源,融入課程和教學活動,才能發展出學校本位的特色課程;而引進專家,讓教學團隊吸收外界新知,打開封閉的心,才能規劃出最有特色的課程。於是,從海邊到山上,從福連的浮潛課程到建安國小的溪流課程,從福連的濱海植物到建安的山村生態,陳木城校長將環境資源融入課程,將「環境課程化」的精膸發揮的淋漓盡致。

建安學生畢業溯溪前的叮嚀

香港教育大學師生交流活動

對教學的堅持,始終如一

陳校長的教育與辦學理念,始終強調「課程」,他常說:「看學校看課程,不要看大門」,一個學校如果沒有課程,那是在辦學校不是在辦教育。在清晰而明確的理念架構下,一路走來,他以真誠的態度,吸引週圍的人和他一起向目標邁進。

()一個堅持:堅持以「課程」為核心的行動校園

()三個原則:

1.解構與重建:回歸教育本質,激發本位主體意識,重新思考既有的、傳統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大鍋飯主義的可恥可笑,發展一個不被制約,有思考、有創意的學校,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解構再思考、省思再選擇。

2.省思與建構:歡迎新鮮的、創新的、建設的、開發的、現代化的觀念進入校園,改變學習工具、方式歷程和思維,重構學校生態文化,尋找新世紀學校的可能。

3.覺醒和呼喚:我們在實踐、探索檢驗和思考中覺醒,攀登教育高峰,呼喚下一個即將洶湧澎湃而來的教育變革,並且相信一個本土的、在地的教育革命正在我們的學校發生。

 ()四個意識:

1.課程意識: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環境課程化、課程環境化、活動課程化、課程活動化。

2.資源成本意識:組織與人力成本、時間與空間成本、設備與流程成本。

3.投入產出意識:組織生產化、行政生產化、課程生產化、活動意義化、人力增值化、文化創意產業化。

4.分享意識:特色學校、螢火蟲祭、蝴蝶家族、假日學校、區域課程、愛的書庫、橫溪護溪聯盟、永續校園326聯盟、社區總體營造。


動態課程、行動校園

位於山區的建安國小,居民大多務農,污染少,附近生態環境良好,偶然間在校園發現的一隻螢火蟲,讓陳木城校長全心打造建安國小成為一所亮麗的螢火蟲生態學校,從設立螢火蟲復育室、螢火蟲溼地生態區,配合學校環境課程化的原則,從改造校園環境成為教學場域開始,開發以校本課程為出發點的特色課程,從工程到課程,從學校到社區,讓學習無處不在。讓社區與學校成為隨時隨地隨處隨手可學習的優質教學場域,除了踏查社區,發現社區資源,設計螢火蟲課程、溪流課程、規劃生態校園的十大特色課程之外,陳校長帶領建安國小的教學團隊,以「發展動態課程,落實協同教學」的觀念,開發行動校園動態課程,強調操作產出的觀念,也因此讓陳校長在建安國小發展的所有課程─從生態、資訊到閱讀,都有很亮麗的成果。

教師藍染研習,了解在地特色

落實課程,要做就做到最好

而在陳校長一向堅持的:做任何事就一定要落實,要實實在在、真正的去做,絕不可以裝出一副要做的樣子,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原則下,陳校長首先考慮的是〞人〞的因素,接任校長職務之初,就先進行人員職務調整,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創新組織團隊,組織再造,去除文書忠誠、行政忠誠的傳統思維,讓組織能夠充份發揮執行力、創造力。第二步就是改革學校經費結構,讓原先高達百分之九十多的人事費比例降低,大幅提高業務發展經費到45%,創造學校經費比較完美的經費結構,妥善規劃與應用,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為了實現理想,陳校長設法從僵化的制度中突破,尋求可以突破之點來進行改革,尤其在人事上,他認為「學校人力編制不足,其實是因為冗員太多」,致力於人力資源的提升與改造,組織變革,即使挫折不斷,校長仍以銳利的觀察力和堅定不移的毅力。在四年之內,讓建安國小從窮鄉僻壤的不起眼學校,成為全國知名的教學卓越學校

身體力行,分享回饋,形塑建安特色與典範

建安國小成功的主因,就在於建安國小的每個教學活動─從螢火蟲到溪流,從學校到社區,都實實在在的進行;就像陳校長一向的風格,凡事都真誠對待,身體力行,帶動了老師,感動了家長,讓建安國小的課程和教學,成為難得的典範。而本於資源共享的理念,陳校長任內還提出開發區域課程,成立橫溪流域護溪聯盟、申請326永續校園、特色學校遊學課程開發等創舉,目的就是為了分享與推廣。

同時獲得教學卓越金質獎暨校長領導卓越獎

陳木城校長經常引述一句佛家的話「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來鼓勵同仁,事實上,這也是陳校長心境的寫照,他一向寬容厚道,對名利隨緣,從不為求名求利而做事,但卻常因做事而名利自來。九十五年七月,建安國小團隊在陳校長領導下,以「我們發現了一條河─溪流教室」教學方案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殊榮;陳校長也以「建安驚艷---動態課程行動校園的革命」方案獲得校長領導卓越獎,創下了一個學校同時榮獲兩項教育部最高獎項的肯定,為他三十年的教職畫上圓滿的句點。


陳木城校長語重心長的期許 

儘管目前已不再擔任教職,但陳校長除了潛心寫作外,仍毫不藏私的將自己寶貴的經驗和能力,貢獻給許多公私人機構,無論有無薪給,陳校長都全心奉獻,無私付出,期望能讓台灣未來能有更美好的新氣象。而在陳木城校長「校長領導卓越獎」方案中最後的結語,更可以看出陳校長對教育界的期待與遠見,也期望教育界能夠有更多像陳木城校長一樣的人,堅持正確的理念,將教育帶向正確的方向。

(一)回歸教育本質,打破既有的條條框框,對學校教育重新思考,重新定義,有助於解放既有的束縛,呼吸新鮮空氣,重新感受到教育的自由和生命。

(二)當前教育受到太多制約,來自政治意識的,行政系統的,社會期待的,傳統既有的觀念,使我們的教育改革迷失在紛紛擾擾的社會亂象之中。建安的沉默革命,正隱喻著下一波教育的改革,呼喚著國內第一個由下而上教育變革的可能。

(三)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反省,解構、覺醒和重建,可以擺脫所有的限制和制約,幫助教育界釋放原有的能量,回到教育甜美豐饒的最初,重建教育這塊知識文化人文薈萃的園地。

(四)建安國小深耕生態校園建構,致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和學習,聚焦於學生閱讀能力和生命教育的培養,無非都是認為現代化的教育,做為一個人必須認同擁抱鄉土環境,擁有科技學習工具與能力,培養自我學習探索的興趣與動機,莫不是為了讓孩子可以面對自己,面對現實,面對未來,面對世界

台大水工所教授張文亮來校指導溪流課程

從環境中發現課程

陳校長常常感慨的說,學校最重要的是「人」,有人就可以做事,可以在現有的環境裡發現課程,創造教育的奇蹟。一個行政領導者不能讓人力的熱情和產能釋放出來,也不懂得在豐富的學校社區環境裡發現寶貴的教育課程,真是暴殄天物!現在我們的教育行政管制太多,是把人才當奴才、庸才用,非常浪費。如果給我一個學校,近三年來的平均預算,不要行政管制,讓學校有充分的自主和完整的監督系統,一定可以辦出比原來好十倍的學校。可惜,台灣的政治人物,行政系統的人不會了解,還沒有覺悟到這一層。談到這裡,陳校長語調有些落寞,但是他強調,不要去奢談不可能的夢,要熱情洋溢的擁抱現在忙碌而充實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