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與能源教育的大尖兵

余秀琴老師

(轉載自陳龍安3Q創意工作室─創造力個案網站)

(訪談撰稿者:林湘琪)

     

手持秧苗插滿田,低頭又見水中天。

足踏泥沼知自拔,後退原來是向前。

余秀琴改寫自「布袋和尚」詩

目前已退休的台北縣秀朗國小的余秀琴老師,秉持對於教育的熱忱與執著,以及對於環境與能源教育的重視,總是不遺餘力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並且宣導相關概念。余老師除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更培養學生回饋社會的能力。因為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余老師憑著毅力與決心,以及對於教育理念的堅持,在數理科資優教育中創新教學,循循善誘學子,希望能培養出更多的環保、能源小尖兵,一同為社會盡心力。

1. 在教學生涯中,覺得最值得一提的成就

余秀琴老師認為最值得分享的成就在於她會選擇一個有意義的主題,同時融入其他各領域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例如說她著重環境教育以及能源教育,除了以這兩者為教學重點外,還融合了數學、社會、藝術與人文…等領域進行教學。余老師以此模式指導學生所完成的創意科學研究,往往能在科展比賽中受到評審老師的肯定,同時學生也能宣導他們研究的成果,就像當個環保小尖兵,讓更多人一起為環保努力。

余秀琴老師始終著力於環境教育及能源教育,希望學生能關心環境同時貢獻一份力,將研究的成果推廣出去,喚醒更多人對於環境與能源的重視。因為對於教育抱持著一股執著與熱忱,加上過人的決心與毅力,讓她克服挫折與困難,順利達成她的教育目標與理想。

 

2. 在教學經驗中所碰到的最大困境
在余秀琴老師指導學生做研究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專業知識不足、缺乏凝聚力,再加上經費的拮据,讓余老師陷入困境。為了讓研究能順利的進行,所以余老師花了許多的時間蒐集相關資料,利用課堂上的講解再加上實驗課的實際操作,使學生能在充足的知識背景下完成研究。

有些學生因為沒有妥善經營人際關係,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可能受到排斥、不受歡迎,使得整個小組缺乏凝聚力,研究的進行因此受到阻礙。針對此情形,余老師會引導學生了解『任何一個人都是主角,少一個都不行!』、『天生我才必有用』,因為研究過程中要做的事情很多,唯有分工合作,善加利用個人的優勢能力,才能順利完成研究。


余秀琴老師指導學生製作太陽能車 余秀琴老師展示學生作品 學生製作的太陽能船


3.  最常用也最有心得的教學方法
余老師主要依據Parnes問題解決模式、Gardener多重智力模式以及Noddings教學策略模式…等進行教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余老師提供一個主題,蒐集資料的階段讓學生對於該主題有一定的認識,之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進而計畫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著手進行實驗,到最後獲得成果。在此模式的指導下,余老師的學生除了增進專業知識外,參加相關比賽也都能獲得肯定。

當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時,余老師常會假裝自己什麼都不懂,倒回來請教學生,請學生幫忙找資料,化被動為主動。余老師認為學生喜歡人家尊重他,但是大人總會要求孩子跟著自己的口令動作,於是孩子就變被動甚至還會依賴。所以余老師採取和學生一同討論、一同蒐集資料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另外,余老師也會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大家分享所蒐集到的資料,而沒有蒐集資料的學生就會受到同儕的制裁而感到不好意思,下次學生就會改善被動學習的行為,慢慢地成為主動學習、能解決問題、樂觀進取且能勇敢冒險的學生。


4.教學反思

余老師覺得自己的創新教學生涯從37歲以後才開始,因為先前任教於偏僻的鄉下,對於教學並沒有抱持任何的理想與目標,倒是向學生學到滿身大自然的原始氣息。所以余老師轉到文教區任教後,便藉由文教區孩子資訊刺激較豐富的文化成長背景,栽培更多做研究的人,讓更多人擁有回饋社會的能力,做更廣大的宣導與服務。余老師認為只要跟她的專長有關,她可以去幫助、付出的,她都會義不容辭地提供協助,如當能源、環境教育的宣導者,或是編著相關書籍…等。余老師覺得寫書、當義工這兩樣是她生涯規劃中的主要項目,只要做的有意義、對於社會有貢獻,那就是余老師努力的方向。
余老師勉勵正在摸索創意教學的老師,首先不要怕失敗,再來就是臉皮不要太薄,自尊心不要太強。在發展創意教學的過程中,要經得起別人的『另眼相看』,余老師認為這會是一場蠻孤獨的旅程,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如此吃力,耗費太多的精神。

5.經驗談分享:

如果想要有創意的點子,余老師還勉勵大家要多觀察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思索解決的方法,這些問題都會是一個個很好的創意主題。就是因為其他人無法解決,當你找到解決方法時,自然就會是創新的點子。
另外,余老師還希望教育行政當局能鼓勵學校的老師依照興趣與專長,組成社團,進一步指導學生也能組社團,培養一技之長。談到家長,余老師會希望每位家長都是教育事業的合夥人,除了關心自己孩子的教育與學習之外,對於班上其他學生或是學校的事務也都能予以關心,同時貢獻一己之力。當余老師面對較自私的家長時,她就會找機會懇請家長來幫忙,譬如幫忙開車帶學生參加比賽…等,在幫忙的過程中,家長往往能感受到快樂的情緒,而他孩子也看到了家長的付出,之後便能潛移默化,讓家長與學生皆能培養奉獻助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