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緊急應變計畫區學校的核災防救作為

老梅國小 陳佳燕


臨海又位於第一核能發電廠緊急應變計畫區內的老梅國小,已有百年校齡且校舍老舊,平日就非常落實核災、地震及海嘯的防災教育演練,近年受到日本福島事件影響,居民對於核電廠的安全問題更加關心,因此,核一場對於安全宣導更是卯足全力進行,配合社區及學校相關活動,派員宣導核安的處理措施及意外發生時民眾應有的應變作為。

    眾所皆知的地震、颱風、洪水等天然災害,因具有明顯威力的景象,進行安全宣導時,學生較能理解並配合演練,但若屬輻射外洩等無具象物的核災意外,要如何讓大家能迅速因應呢?尤其,老梅國小又緊鄰第一核電廠,日日與核共處,要如何讓學生能不畏懼不恐慌,又具有正確防範的核災意識,是學校推動防災教育需思考的課題。

恰巧今年初,教育局有感於日本福島核子事故所造成的嚴重傷害,積極推動核安教育是刻不容緩的職責,尤其新北市轄區內二座核能發電廠緊急應變計畫區內(8公里)的28所國高中及小學,應該是首波宣導核災防治與調適教學的目標學校。因此,教育局主動邀集28所國高中及小學成立核安教育策略聯盟,補助經費執行核安教育策略聯盟計畫,並跨部門結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電廠及消防局等資源,建立溝通平台並建置相關核能安全教育資源,藉以提升28所各級學校的核安意識,期盼強化學生核子事故防護及應變能力。


策略聯盟計畫有二項子計畫,第一項子計畫是由老梅國小召集28校所推薦的一名種子教師以學習共同體模式,種子教師們合作學習一起增能、共同備課、撰寫教案、分別試教、觀課及重新修正教案等歷程,將原子能委員會現階段發行的核安宣導資料,輔以教育部101年度防災素養指標,對應各學習階段編擬核災素養之內涵,合作編修成適合各學習階段學生容易理解的核安教學模組。

種子教師進行為期二個月的核災防救教材編修暨增能工作坊,透過核安專家學者的引導、諮詢及觀念澄清,強化種子教師核災教材的知能,同時完成國小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及國高中共4組核災模組教案,並經原子能委員會薦請專家學者指導及審定,於今年九月開學即提供策略聯盟28校教師依在地化調整核安教學範本,融入相關領域進行災害防救教學。

    透過種子教師的課程與教學設計,同樣是認識核子事故預警系統,不同年級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學習時機,低年級可能在生活領域課程周遭環境中各種警示聲音單元融入,引導學生能聆聽廣播辨識警報訊息;而中年級可能在健體領域安全的生活中融入核安教材;高年級可能在自然領域聲音的單元可以融入十分鐘的核安教學。


因為在緊急應變計畫區內的各定點,已經設有核子事故民眾預警的警報站,萬一發生核子事故時,政府會動員成立核子事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並下令發放警報。在各年級各領域相關課程中,融入核災防救教學,可播放核安教育宣導光碟,讓學生聽懂核子事故警報聲響是「響一秒、停一秒」,每段示警時間180秒也就是響-停長達3分鐘;而解除警報的聲響則是響起180秒的長音。

此外,還要教導學生當警報響起時,都應該立即聽從廣播指示進行防護措施,可能是:「立即進入室內緊閉門窗就地掩蔽、或至集結點上車疏散到外地、或服用碘片」等等指令。老梅國小位於緊急應變區內,社區常有演練的廣播警報,因為常聽到也習以為常,學校必須一再提醒學生聆聽廣播內容及核安警報的重要性。

再者,策略聯盟的第二項任務,是由石門國中編擬緊急應變區內各校疏散路線,邀請核安專家審定示範腳本,在今年7月已經函送各校因應在地化調整,應變區內各校自9月到10月會擇期進行校內防護演練及校外疏散撤離,藉此強化應變區學校的師生能具體瞭解核災應變機制。

校外疏散撤離的使用時機是,若在平常上學日發生核子事故時,為了保護學童並且更有效率的疏散,政府會直接通知學校帶領學生搭乘預先規劃的專車,將全校師生送往指定的接待學校,接待學校主要是作為核子事故時疏散出來學生的暫時安置中心,在這裡有校方的照顧,可確保學生在安全的情況下等候家長接回。老梅國小也在今年101日實際疏散到16公里外的八里區大崁國小,希望藉由實際演練讓學生及師長能有鎮定不慌亂的應變能力。

透過28校的核安教育策略聯盟計畫,完成編修教學模組及疏散腳本,種子教師發揮集體智慧,讓核電廠緊急應變區學校的親師生更能積極認識核災威力,體悟防災應首重預防作為,以及核災發生時應變處理的態度及能力,更是日日與核共處的親師生重要的保命關鍵。

★學校結合區公所及核一廠相關活動辦理災害避難演練,以落實減災勝於救災。

 

老梅國小學生與居民進行核災宣導及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