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健康物質環境-以頭湖國小為例

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民小學校長  連進福

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民小學教務主任  鄭惟方

壹、前言

本文旨在說明本校利用新設校機會點,從零開始,圓夢、實踐構想,營造健康物質環境,護佑學童健康快樂,有效能的學習、成長。近年來林口新市鎮人口快速成長,尤其湖南村重劃區建案多,配合機場捷運線經過林口文化三路,有人口大量移入的趨勢,北縣府以文小四土地,供設頭湖國小校地之用。在這少子化的衝擊下,新設校實屬難得的機會,本校在校園整體規劃設計上,謹慎顧及硬體符合安全結構外,更留意建築與課程同步進行發展,並讓焦點在這個環境如何增進學童的學習與發展;加上全球暖化的課題,節能減碳的驅勢下,健康的綠建築成為追求目標,頭湖國小有機會創造低碳健康生態校園,除強化學校建築及其設備的科技化,並能符合健康節能的目標,期盼透過環境的營造,形塑學童的健康生活文化,善盡綠建築「綠」等同健康的涵義。

我們在這個基礎上來替學校的發展定位,頭湖國小978月成立,縣府給的任務之一是校舍必須是節能減碳的綠建築。秉持「環境造人,人造環境」的理念,我們希望營造健康物質環境,期盼學童處在健康的物質環境中,與環境產生互動作用,受到環境影響,在環境中進行各種改變。

校園規劃期間,為了充實知能,認識健康綠能的校園環境,我們參訪新高風力發電、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北投圖書館、富邦福安紀念館、南科園區台達電廠房、宜蘭縣政中心、政大附中、新生國小、龍門國中、永安國小、更寮國小、陽光國小、紅瓦厝國小…,一路不間斷的參訪,更確信健康、綠能是現在也是未來課程持續發展必行之路。9711月甄選建築師時,由優良綠建築專業設計團隊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負責本校規劃設計工作,更進一步篤定健康與綠能是頭湖國小做得到,而且健康與綠能會是本校校務推展的一大優勢,健康與綠能是本校設校期間立定的學校本位課程方向與目標。


貳:研究目的

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醫療科技雖然進步神速,每天每家大型醫院還是車水馬龍,人擠人,而這些造成生病的原因常與不健康的環境,不健康的行為和不健康的生活形態有高度的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皆為完好之狀態,而不僅指沒有疾病或虛弱。」因此,健康的概念,不只是消極的指沒生病,而是積極的營造永續健康的環境,積極的朝正向的和諧狀態努力。本研究以營造健康物質環境與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課程發展同時進行,希望在建立學校軟硬體建設緊密關聯的基礎上,來探討如何營造永續健康的環境,增進健康,建立健康的行為與健康的生活方式。

國內的學校建築近年有很大的發展,開放教育理念的、「宜蘭經驗」的建立、921「新校園運動」的發展,綠建築九項指標的建立,帶領學校建築邁向新的里程碑。學校建築長足的進步,奠定教育發展的厚實基礎,也成為新設校規劃設計最好的借鏡。新設學校的規劃理念更呈現出整體化、教育化、生活化、人性化、開放化、彈性化、多樣化、和現代化的發展趨勢(湯志民,1992),這些都是新設校規劃重要的課題。

頭湖國小向上的發展的意向圖騰

環境對人的行為具有強烈的「暗示」與導引性(湯志民,2004)。校園是實施學校教育最基本的場所,也是提供學生成長最直接的教育環境,因此校園的規劃設計對學童身心的健康,對學童的學習興趣與成長、人格的培育與塑造,均可能有密切深遠的影響,學校建築對涵養學童開闊胸襟、蘊育豁達生命哲理均可能有「境教」功能,對學童有重大影響。面對國內社會變遷與全球發展趨勢,變數多、變速快,教育改革、調整是絕對必要的,而教育改革推動十幾年之久,重心多數放在軟體的建設,學校建築與設備,硬體的革新直到近年來才成為受重視的議題。近來臺灣校舍面臨日漸老化、急需改建維修,越來越多的工程在校園中進行。而人的一生有90%的時間均處於室內環境,以臺灣傳統教育來說,大多數時間採取校內活動,甚至於學童經常坐在教室聽課、習作的上課方式,這時,學校建築、教室設備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力。依據臺北縣政府工務課出版,翁清源、董德來等編(綠建築宣導,2009)的資料顯示,綠建築可以控制良好的音、光、通風換氣與室內建材裝修。不需要高科技、昂貴的代價,即可營造多機能的健康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讓學童健康的學習生活,讓教與學在學校建築上得以應用與獲得啟示。

綠建築已列為城鄉永續發展政策的執行重點,基於全球趨勢背景與學校肩負有教育推廣的社會責任,本就應將綠建築理念納入校園規劃設計中,使綠建築理念得以生根於學校教育,因此,本文乃嘗試探討如何在內政部所建立的綠建築九大指標之建築及其在校園規劃上的教學應用,物質環境如何在教育性上產出「教育紅利」(an educational bonus)(湯志民,2004),期待教育工作者都能注意環境,利用環境(鄭慧英,1996)。本文的目的是透過綠建築九項指標,了解頭湖國小校園生態環境的優勢,並探究營造健康物質環境與健康促進課程發展之策略與可行方式,以達到永續健康生態校園之目標。


參、綠建築

本文試圖為綠建築與健康促進搭起一座橋樑,以綠建築營造健康物質環境,進而推動健康促進課程理念。

依據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民小學校舍新建工程校園規劃設計審議報告書(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2009),本校所規劃的綠建築如下:

綠建築指標1-基地綠化

l         生態密林,於基地西北側設置密林區創造生物棲地

l          複層植栽

以多樣化的土壤、植被、氣候來提供多樣的生態綠地,以造就生物藏身、築巢、覓食、繁殖等棲息的環境,藉以恢復大自然界原本豐富的生物基盤。

l          大量綠地及喬灌木

廣植原生種喬灌木,維持基地高度綠地歧異生態特性,塑造綠色生態的開放廣場。

l          立體綠化

屋頂綠化與種植多年生藤蔓植物攀爬於建築立面。

綠建築指標2-生物多樣性

l          生態密林

綠塊生物棲地,基地西北側栽種多層次混合密林,保留自然綠地。

l          生態水池

創造水域生物棲地,操場旁規劃景觀滯洪池(生態水池)混種植栽,兼具景觀貯集滲透水池的功能,具有平緩、多孔隙之近自然護岸。

l          創造小生物棲地

基地周圍設置生態邊坡,並於密林間堆置枯木、磚塊,濃縮自然環境塑造多孔隙生物棲地。

操場下設置滯洪池設施

綠建築指標3-基地保水

l          透水鋪面使用

基地內之人行舖面均採用透水磚、連鎖磚、陶磚等透水舖面,加上滲透溝及草溝的設計,以增加土地貯留雨水之能力涵養地下水源。

l          操場下滲透儲水設施

本案操場下規劃為地下礫石貯留滲透區,讓雨水暫留礫石孔隙中自然入滲至土壤 ,同時達到貯留及保水之功效。    

l          大量綠地及生態密林

盡量保留綠地,增加土地貯留雨水之能力涵養地下水源。

綠建築指標4-水資源

l          省水器材使用

使用節水型水栓、省水馬桶、自動化沖洗感知系統等器材,確實節約水資源。

l          偵溼設備、滴灌設備

校園綠化區域設置植栽濕度澆灌監控,以低耗水滴灌系統達到節水目的。

l          雨水儲存再利用

利用屋頂、露台截取雨水,並收集至雨水儲

綠建築指標5-日常節能

l          南北坐向、自然通風

採用「單邊走廊」與「內凹深陽台」,並配合教室兩側足量的開窗,除可減少大量的東西日曬,增加空氣的對流。

l          足量遮陽

降低直達日射,增加室內空間之照明均齊度,使室內環境處於舒適狀態,使用膠合式節能窗(高透光率、低反射率、高熱阻絕、高安全性與環保節能),減少大量的室內熱得,降低空調、照明等之日常能源之消耗。

l          高效率照明燈具使用

足量的漫射光配合高效率燈具的使用。

l         太陽能光電板、風力發電、能源監控管理設施設置示範性太陽能板及風力發電等設備配合能源監控管理系統。

明亮通風的採光井,讓地下室不再陰暗潮濕


綠建築指標6-CO2減量

l          高爐水泥使用

爐石粉及高爐水泥在拌合時之水合熱遠比普通水泥為低 ,可減少CO2排放量。

l          部分鋼構造

高回收率建材,可減少建築物建造或拆解時所產生的CO2排放量,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l          水庫淤泥製輕骨材室內隔間牆

使用臺灣水庫淤泥所燒製而成的輕質骨材做為室內隔間牆,使用回收建材,達CO2減量之功效。

l          連通廊道木構造

本案接送區、風雨走廊,將使用木構造,可降低CO2排放量,不但極具舒適感更對環保盡了一份心力。

l          建築物輕量化、採用金屬建材

合理的結構系統、室內輕隔間,使建築物輕量化,盡量使用荷重較輕的金屬建材,達合理的建材使用,節能與減廢。

綠建築指標7-室內環境

自然通風

南北軸向之帶狀建築體,大面積開窗,淺短型教室空間可引進南北向季風,不開空調也可以很舒適。

l          隔音門窗使用

使用隔音性能較高的門窗。

l          隔音牆、樓板

教室隔間及樓板均加強隔音處理,使其達到良好音環境。

l          健康建材使用

室內裝修以簡易、維持基本裝修原則,減少不必要之裝修量;採用綠色森林標章的木材裝修或金屬建材。

綠建築指標8-污水及垃圾改善

l          專用垃圾儲集空間

專用垃圾儲集空間設置分類回收桶及合理垃圾運送路線。

l          綠化美化資源分類回收處理空間

專用垃圾儲集空間增加綠化量以美化資源集中回收場。

l          雨污水分流處理

生活雜污水需分流分開處理,以達到排放標準後才導入污水下水道。

廚房部份亦設有油脂截留器,以降低處理設施的負荷。

綠建築指標9-廢棄物減量

l          高爐水泥

爐石粉及高爐水泥在拌合時之水合熱遠比普通水泥為低 ,因此,可減少CO2排放量。

l          回收磁磚、回收建材使用

使用回收建材,達CO2減量及廢棄物減量之功效。

l          施工防塵網

施工時搭設防塵網,徹底執行空氣污染防制措施。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出了綠建築指標,修法規定建築物必須合乎的環保、省能、生態、健康、減廢標準等,新建案達成指標成數不一,本校以綠建築指標九項為目標。

頭湖國小中庭透水鋪面的施作情況


肆、健康節能的規劃設計

內政部民國八十四年首次公佈「建築節能法規」,並於八十七年再全面更新「建築技術規則」內的建築節能設計規定更擴大其適用範圍,目的在節約用電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成「綠色建築」的目標(韓選棠,2006)。綠色建築相當程度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健康節能的建築配置是對學童健康的關注,思想是行為的引導,健康的事實需要健康的硬體結構來促成,依據綠建築宣導(翁清源、董德來等編,2009)的資料顯示,現代室內環境污染有許多致癌物質、突變誘導物質、畸形誘發物等有毒物質,很容易造成人體病變。本校期待能營造一個健康物質校園環境,將校園環境塑造成為環境共生、健康促進之情境,建立融合永續生態、健康生活」的教育環境。

一、同時兼顧充分採光與能源節約

1992年地球高峰會,及1998年的「京都環境會議」,掀起了全球環保意識,並使大家加深對週遭生活環境的關懷。本校在規劃設計上追求健康的同時亦兼顧節能,校舍規劃有會呼吸的教室,教室設計採用低窗,增加開窗面積,引進自然光源透進室內,並能達到更良好的自然通風量,改善室內熱負荷,減少室內空調耗能,也讓學童能看到窗外,且設計工作陽台可達到良好的遮陽效果,此外斜屋頂設計高窗可增加空氣的對流,具有較佳的防熱作用。教室臨走廊側,大面積開窗,降低窗戶台度,提供大量採光與通風,並引入足量漫射光,提供良好的光線,擁有越多的自然採光,學童就越能注意到周遭環境日常的與季節性的節奏變化(湯志民,2004)。教室採南北走向,避免東西向的日曬,走廊於南側,與陽台達到良好的深遮陽節能效果,並可於冬天隔絕部分東北季風。並引入自然漫射光,節省照明與空調設備之消耗外,亦可避免直射日光影響教學環境,對兒童造成嚴重炫光。本校教室隔間牆面、電腦教室地面設計夾層將埋設備長碳,以吸附有毒物質、臭氣,以營造有芬多精的會呼吸教室。建材及設備是綠建築中重要的設計組件,本校使用許多健康的建材,例如:臺灣花蓮所生產的蛇紋石製作成蛇紋石磨石子地磚,以增加負離子並隔絕電磁波。

二、低樓層,互動空間大

教室採低樓層規劃,除了開闊的走廊,流暢性的動線規劃外,每層樓並留有大空間供學童互動遊玩、運動,學童可方便的在室內、室外之間穿梭,提高社會性互動的機會;採光井引進自然光及自然通風,使地下停車場明亮、有安全感,並配置能源控制與維護機制。

三、中庭花園廣場

樹枝狀的建築配置,教學棟成南北向並排,形成低、中、高3個中庭花園,連接至操場的大綠地形成一個流暢的綠帶空間,這空間功能不僅止於是輸送帶,也是能發揮互動關係的中庭花園廣場;中庭花園廣場是自然、健康的開放空間,提供為戶外自然生態學習場所,它有寬闊的視野、良好的棟距,將依照不同年級使用規劃不同的主題,及景觀植栽。遊戲區以木構造配合大小喬木建構一些平台、量體、半戶外空間,提供多元的遊戲與活動使用,營造健康、自然、活潑、生態的戶外空間。自然、健康的開放空間,在中庭花園廣場自然接觸光的變化、風的流向、水的冷暖,讓小朋友充分用身體感受各種形狀與季節變化。利用建築材質的變化,提供孩童不同的活動方式,透過戶外器具的設置,多樣空間,尺度變化,創造不同的空間型態,讓小朋友很輕易可以在校園裡的一棵樹、一個角落,建構屬於自己的秘密基地,促使孩子可以更自然、更健康的親近大自然環境。

四、中庭植栽綠化

校門通常是校園給人的第一印象,本校校園周邊做複層的綠籬植栽,希望可以徹底傳達綠的校園、永續健康的意象,透過灌木的規劃設計,塑造出綠色層次的校門;由於林口區東北季風強盛,喬木的栽種原則上,東北側將種植非落葉可形成防風林樹種,阻隔直接風之吹襲;校園植栽規劃以原生種植物為優先,校園西南側規劃原生林區,栽種樹種以環境生態多樣性為原則;並規劃有生質能教材園,吸收陽光、二氧化碳開發校園生質能應用的可能性(林建棕,2008);其餘庭院以種植誘鳥引蝶,且具有四季變化之喬木,提供遮陰功能,增添校園景觀變化;保留大面積綠地,而人行區域採用透水鋪面,校園多種樹,植物可進行碳中和,植栽多樣性,喬木種類、數量、豐富度、歧異度極高,本校規劃有大喬木476棵、灌木38497棵,就喬木數量密度、原生或誘鳥誘蝶植栽比例之高,稱得上森林王國的校園;森林植物除了可以保持水土、淨化空氣、降低溫度、維持生態綿密、生物多樣外(陳木城等著,2008),亦可提供學習的豐富性,提昇學習的創意性,更能有益身心健康,學童可在綠意盎然、健康安全的校園裡學習成長。  

兼顧四季栽種喬、灌木,38000多顆的灌木,483顆的喬木

五、淋浴設施

多功能活動空間設有供學生使用的淋浴沖洗室,鼓勵運動的同時提供淋浴設施,沖洗運動後一身的沾黏,避免學童感冒,結合衛生教育與能源教育,並運用健康的能源-太陽能,設置太陽能熱水器與電熱式熱水器併聯,提供熱水淋浴沖洗,將健康與能源的概念融入,使學童在學習、遊戲中即可享受健康,探索能源、環保的奧妙,達到統整科技能源、健康的教育目的。

六、健康的交通

校園人車分道以確保學童行徑安全,並結合家長與社區人力,親師生共同協助、合作,支持、培養學童走路上學去的良好習慣,營造健康又低碳的校園;校園周邊規劃6公尺寬600公尺長的環校腳踏車道,設自行車停車場,單車鐵馬行,將騎腳踏車納入體育課程,多騎乘腳踏車健身又環保,同時也在地下室停車場設有電動機車充電站,鼓勵教師上班騎乘電動機車。

七、 運動場地面積足

本校運動場地面積足,又可向緊鄰基地南側的社區公園拓展體育空間,基地周圍為高密度集合住宅區,校園也將開放綠地廣場成為學童課餘重要的運動休閒場所,本校將操場及球場規劃於臨道路側,便利學童、社區民眾進入使用,成為學童與社區民眾共享健康生活的運動場地。

八、學習導向的樂活美教室

湯志民校長認為學童在學習導向的教室較喜歡建構知識(湯志民,2004)。本校規劃有樂活美教室,加強體適能教學,培養安全健康的生活態度,養成運動好習慣,提供運動指導,配置健身器材:攀岩、投籃機、健身車、跑步機等多元的運動資源,鼓勵學生常運動保健康,並營造支持性的環境,學童可直接體驗及感受樂活美教室健康的功效,認知健康飲食,養成健康態度,培養運動習慣,增強體適能,發展個人健康生活技巧,從健康的個人到健康的家園、健康的學校,進而打造健康的社區、健康的鄉鎮。

九、健康政策與教學規劃

從營造健康的物質環境開始,探討健康促進軟硬體結合的可行性,評估推動健康促進的深度與廣度,納入健康議題為學校本位課程的重要主軸,初擬行動方案,尋求專業的指導與支持,朝向健康樂活學校全力以赴。校舍規劃有健康生活館,設有健康生活指導諮詢,以口腔保健、視力健康為起點,從健康的認知指導健康的飲食、養成健康的態度、健康的生活習慣、健康的運動技能,健康的生活以口腔保健、視力健康為起點。同時也顯示邁向永續健康生態校園,將健康促進為永續發展之目標,納入校本課程最重要的課題。

十、 校際交流與典範學習

參訪健康促進典範學校,進而成為互相支持的夥伴;辦理相關專業研習,傳達健康促進理念;定期舉辦健康博覽會,分享成果。 林憲德教授認為綠建築所提倡的是一種兼顧健康、省錢、環保的新生活哲學,不論是室內環境、住宅格局、建材選購、管道設計、植栽綠化、建物節能、水資源利用等等,綠建築都能提供您簡單又實用的生活智慧法寶(翁清源、董德來等編,2009)。本校強調健康、建築與環境間的關係,結合綠能科技與現代節能減碳簡樸風,發展出建築主體的空間領導,以土坡、木頭、水、風、光等自然元素來技術性的建構健康節能的教學環境,來營造詩性健康教學空間。

圍繞學校的多層次綠圍籬


伍、整體規劃健康道

風、光、水、土除了孕育大地所有的生命外,也提供最純淨的能量來源,綠建築在自然通風與採光、隔熱與隔音、防潮與防災規劃設計上,提供了最佳的健康、節能、安全保障。近年來,國內在建築節能思潮衝擊下,建築設計勢必改變傳統的思考模式,走向綠建築的新方向,同時綠建築因節能與環保,故能提供使用者更舒適與健康的室內環境與多樣性的戶外庭園景緻(韓選棠,2006)。近年來永續環境教育發展,一直就是全球性的議題,以往,真正將環境永續發展的概念落實在生活層面,大概是僅止於空泛的重視環保,做些資源再利用…。今年度因為接觸較多的節能減碳、環境永續發展的資訊,逐漸要求自己知道要做到,盡量的身體力行,例如做到拔除待機電力插頭、離開照明超過3分鐘時記得關掉燈具電源、留意使用電器用品的能源效率、多植栽使生活環境接近碳中和…。在生活中實踐,最明顯最實惠的收穫是,8月電費收據呈現省電比率40.9%節電折扣239.2(較去年同期少用電347)10月電費收據呈現省電比率3.2%節電折扣69(較去年同期少用電18)。誠如課程專家陳木城校長所說:「有認知的情意、技能更能落實、更鞏固。」發展永續環境教育,生活價值觀與行為落實是關鍵,而想法可以被引導,被認知所引導。

學校建築先有健康促進的概念再整體規劃設計,軟硬體兼顧的健康道,在於營造健康物質環境,健康促進的校本課程在校園成形中呈顯。健康促進的目的是,每個人如何落實營造永續健康的環境,如何增進自己對於健康狀態的掌控與改善的過程。不僅要選擇綠建築的健康建材,在行為層面著重健康行為的維持與提昇,內化到每個人的認知及行為等層面;例如,營養、飲食型態、運動、人際支持、壓力處理以及自我實現,重點在於身體力行及有效性的體驗與驗證。為了要達到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接近完好狀態,每個人和所屬團體必須能確認並力行實現這目標,滿足自己的需求,並改變和因應所處團體的環境。營造支持性的環境、發展個人健康生活技巧,從健康的個人到健康的家園、健康的學校,進而打造健康的社區、健康的城市及健康的國家;其中,健康的個人、健康的校園和健康的社區,是目前本校最先也是正在進展的首要大事。

節能減碳、健康促進的校園,本校仍在規劃設計中,基本設計是獲縣府當局認可了,接著細部設計是我們努力的重點。規劃設計中,節能減碳校園是第一任務,例如:運用陽光、風力和水力、土壤產生科技能源,提昇健康生活品質,只要有可能執行的,我們盡力做到,找到生活的熱誠並付諸行動;自從參與新設校工作,常接觸節能減碳的話題,腦子似乎起了化學變化,不知不覺,養成了節能的生活習慣;半年間,筆者家中水費從580元減成380元,天然瓦斯從929元減成782元,電費從1078元減成616元,數字會說話呢!秘訣是信念加行動,想法引導行為,當信念確認,就會在生活中去實踐,例如:冷天裡,筆者最愛喝溫熱的開水,以往,家裡用的是成天插著電的飲水機,只要按一下開關,隨時可喝溫熱的開水,然而,當今每個人嘗試著儘量能節約能源,彼此分享日常生活節能作法,提昇健康節能的生活品質,如果用瓦斯爐燒好開水,再倒進熱水保溫瓶,不僅整天隨時可喝溫熱的開水,而且有效率的節省了能源,主要的是用較少的能源一樣可達成相同用途,正如我們所知,飲水機的能源消耗是一天24小時,一週7天持續著,而電力消耗是需要燃燒大量的石化燃料。

環境和健康,邱吉爾(W. Churchchill)的名言:「我們塑造建築物,建築物塑造我們。」(We make our building then they make us)(吳清山,1997)。我們創造環境,讓環境影響我們,轉化建築本質與諸多機能,在教學中學習與成長,展現物質環境的效能,互動分享的學習與成長。年輕的樹會彎曲,老樹則可以彎曲也可以折斷,選擇解決問題、渡過或因挫折而放棄,端賴個人信念,志同道、健康到,頭湖國小的經營,在於有共同的理念與信念的工作團隊,積極的營造永續健康環境的同時,也積極的朝正向、和諧的工作情境狀態努力。才華橫溢的建築師,雖有距離感的擔憂,我們以更密集的連絡來克服,誠意的態度是關鍵,參與者若有異見,存異求同,就事論事、參訪實例,眼見為憑來說服對方。如果讓健康促進、綠建築成為存在是學問,那麼,讓健康促進、綠建築一直是存有的是課程,健康促進、綠建築是自然環境、人文生活的指標與典範,當作用層面多一點時,更是課程。未來本校校本課程發展將以永續健康為主軸,健康促進是首要發展的目標,學校願景則是HOPESHealth 健健康康,Optimism快快樂樂,Proficiency效能學習,Excellence卓越成長,期待能在綠色的環境,結合課程的發展,架構健康的學習生活。

活潑生動的幼稚園建築

陸、結語

本文藉由綠建築指標與校園的規劃設計來探討校園健康促進、環境教育之可行性,探討結果描述如下:健康物質環境可有形、無形的作用於環境教育教學上,以及環境教育課程的連貫性,提高學習者與環境間互動的機會,成為健康促進教學策略中重要影響因素,經過環境教學洗禮後,學習者能具體展現健康促進、環境教育目標的內涵和能力。行政院推動「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整建計畫」,以解決國民中小學校舍老舊、校園存在的環境問題,教育部也推行永續校園,提出「永續校園推廣計畫」,補助校園內公共工程,本文藉由校園有工程的同時進行環境教育、健康教育。

本校位於重劃區之內,一方面要開創新局,一方面要保留舊傳統,但不管是新與舊,一個普世的新價值是要綠,綠得健康;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發的時代,科學、資訊、傳播等等飛速進步的同時,追隨全球建築的脈動,營造健康的物質環境,以生態校園的設計與工法,搭配能源教育,以健康促進這共同源頭,在校園軟硬體相互配合的交流之下、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進一步成為推動健康促進夥伴團隊,藉由交流溝通正好拉近與健康的距離,以健康促進體驗為團體成員彼此加分,由健康促進團隊彼此引導,透過團隊凝聚力,我們認為讓健康促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從自身周遭環境營造開始,進而培養健康生活型態,達到處處流露健康身心、社會和諧的境地,是最有效的健康教育。

一個人的生命有完結的一天,生命不能重來,健康的課題不能只是觀念的推動,更需要落實,若生命有重來,藉經驗生命可以再活一次;生命要繼續不斷在於傳承,由共同理念綿延下去,健康的生活信念是動力,健康促進的根源本身不變,當你疑惑時,你並不孤獨,因為有健康促進這目標推動依附,是充實學校行政人員的綠建築專業知能、是充實驗收學童健康生活品質、或是督促遠離菸毒、鼓勵每天五蔬果…都試圖由外在的形式,進入學童內在本能的體認到健康的價值。

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強調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中心,林口區長大的孩子,放學後約大樹下見的生活體驗,不會因新市鎮都市發展重劃而消失;反倒有很大的可能以綠建築的優勢促進學生學習生活品質的提昇,與環境共生共榮,儲備有成功的個人健康生活環境與健康生活態度,促成重劃區-湖南里邁向健康生態村;綠建築是頭湖國小永續環境教育的本體,從本體出發,健康促進課程發展成為頭湖國小學校本位課程願景共識。本著知道越多,做到越多,主動積極參與相關活動,期望藉由與各推動健康促進績優團隊交流,從健康促進物質環境營造,到健康促進精神文化的交流,開展頭湖國小健康促進的本土性,並以海洋心的態度彼此交流,讓主觀價值觀與客觀價值觀相互交流,主客體生活文化交流,相互融合、相互提昇健康生活品質,以健康這源頭,迎向未來,擁抱世界。

校園全景圖,榮獲綠建築九項指標黃金級


參考文獻

石昭永建築師(2009)。新北市林口區頭湖國民小學校舍新建工程校園規劃設計審議報告書,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吳清山、曾漢珍等著(1997)。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家教育資料館出版。

林建棕(2008),碳為關止-臺北縣低碳學校教戰手冊。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翁清源、董德來等編(2009)。綠建築宣導。臺北縣政府工務課出版。

陳木城等著(2008),低碳生活歲時紀。臺北縣環境保護局。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湯志民(2004),幼兒學習環境設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永寬主編(2007)。幼兒運動遊戲。中華民國幼兒體育發展協會。

蔡清田著(2008)。課程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鄭慧英(1996)。幼兒教育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韓選棠(2006)。綠房子。中華綠建築協會。

內政部建築研究資訊服務網,http://www.abri.gov.tw/utcPageBox/CHIMAIN.aspx?ddsPageID=CHIMDA&